
修改审定。 汉 杨修 《答临淄侯笺》:“猥受顾锡,教使刊定。”《三国志·蜀志·向朗传》:“年踰八十,犹手自校书,刊定谬误。” 唐 刘知几 《史通·忤时》:“古者刊定一史,纂成一家,体统各殊,指归咸别。” 清 昭槤 《啸亭杂录·崇理学》:“又刊定《性理大全》、《朱子全书》等书,特命 朱子 配祠十哲之列。”
“刊定”是一个汉语词汇,核心含义为修改审定,主要用于文献校勘、文本修订等场景。以下是详细解释:
基本含义
“刊”指削除、改正(如“刊谬补缺”),“定”指确定、审定。组合后表示通过修改使内容准确,最终形成定本。
应用场景
若需更多例句或历史背景,可参考《三国志》《史通》等文献来源()。
刊定是指根据一定的规则和程序,确定某件事物的结果、状态或者期限。它可以用来表示对于文件、文件内容、时间表、计划等进行公告、发布或者确认。
刊定的拆分部首是刀(刀厂)和一(一点),共两个部首。刊定的总笔画数是10画。
刊定是由两个汉字组合而成的词语。其中,“刊”取自“揭刊”,意为公告,发布;“定”取自“决定”,意为确定,确认。合在一起,刊定表示公告、发布或确认某事物。
刊定的繁体字是「刊定」,和简体字一样。
在古代,刊定的写法可能会略有不同。但大多数情况下,古时候汉字的写法与现代保持一致,即「刊定」。
1. 政府刊定了新的税收法规。
2. 公司刊定了新的工作时间表。
3. 教育局刊定了新的课程计划。
刊定可以与其他词语组合,形成新的词语,例如:
1. 刊定时间:指确定某事物需要花费的时间。
2. 刊定文件:指发布或确认的文件。
刊定的近义词包括确定、公告、发布、确认等。
刊定的反义词包括取消、撤销、废止等。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