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代居住在 浙江 东南沿海的三个部族,是百 越 的一支。《左传·哀公十九年》:“秋, 楚 沉诸梁 伐 东夷 , 三夷 男女及 楚 师盟於 敖 。” 杜预 注:“从 越 之 夷 ,三种。” 汉 张衡 《天象赋》:“天 稷 播五稼之勤,东 甌 表 三夷 之类。”
“三夷”是古代中国东南沿海的部族名称,具体解释如下:
指春秋时期居住在浙江东南沿海的三个部族,属于百越的分支。名称中的“三”表示数量,“夷”是对东部民族的泛称(《左传》等文献中“夷”多指非中原族群)。
建议结合《左传》等原始史料深入研究其历史背景。
《三夷》是一个汉字词语,指的是古代中国人对东夷、南蛮和西戎三个邻近民族的统称。
《三夷》的部首是“三”字的上部分,笔画数为6画。
《三夷》一词最早出现在文献《论语·述而》中:“周南有三归人焉,其名为归善、归瘖、归厉。”在古代,中国历史上与中国接触的邻近民族主要有东夷(*********、日本族),南蛮(越南族、南洋族)和西戎(满族、*********),所以后来就用《三夷》统称这三个民族。
《三夷》的繁体字写作「三夷」。
古代汉字写法中,字形可能有所不同,但《三夷》的基本形状相似,只是线条书写方式稍有差异。
1. 古时候,中国人对《三夷》的认识相对有限。
2. 周南有《三夷》人归附中原社会。
3. 乐府诗中常有描绘《三夷》之风俗的描写。
1. 《东夷》:指古代中国东北方向的邻近民族。
2. 《南蛮》:指古代中国南方的邻近民族。
3. 《西戎》:指古代中国西方的邻近民族。
《五族》、《四夷》
无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