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七字谱的意思、七字谱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七字谱的解释

器乐演奏用的一种曲谱,以 吴 语星、汤、蒲、大、各、句、同七字状乐器之声。 清 李斗 《扬州画舫录·虹桥录下》:“是乐不用小锣、金锣、鐃鈸、号筒,祇用笛、管、簫、絃、提琴、云锣、汤锣、木鱼、檀板、大鼓十种,故名十番鼓……后增星鈸,器輒不止十种,遂以星、汤、蒲、大、各、句、同七字为谱。七字乃吴语状器之声。”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七字谱”是中国古代音乐中一种独特的记谱方式,主要用于器乐演奏。以下为详细解释:

一、基本定义

七字谱是一种以吴语方言中的七个字(星、汤、蒲、大、各、句、同)模拟乐器声音的曲谱系统。它通过这七个字的不同组合,记录音乐的节奏、音高及演奏技法,属于古代音乐符号体系的一部分。

二、历史起源

据考证,七字谱最早可追溯至唐代,最初用于宫廷音乐和民间音乐的记录与传承。清代文献《扬州画舫录》提到,它在“十番鼓”等传统器乐合奏形式中被广泛应用,并明确七字对应不同乐器的拟声效果,如“星”代表星钹,“汤”代表汤锣等。

三、构成与特点

  1. 符号构成:七个字分别对应不同乐器的演奏声响,例如:
    • 星:星钹
    • 汤:汤锣
    • 蒲:檀板(或木鱼)
    • 大:大鼓
    • 各、句、同:可能指管弦乐器的音调变化。
  2. 功能性:既标注节奏,也通过字音的高低变化暗示音高,属于口传心授与符号记录结合的记谱方式。

四、文化意义

七字谱不仅是一种实用记谱法,还反映了古代音乐与方言文化的融合。其以吴语拟声的特点,体现了地域音乐特色,并为研究传统器乐演奏技法提供了重要依据。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演奏实例或历史文献记载,可参考《扬州画舫录》等古籍。

网络扩展解释二

七字谱的意思

《七字谱》是一种古代汉字书法技法,以创作七个字为一组,用来练习和展示书法的技艺。同时,《七字谱》也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方式,通过挥毫泼墨来陶冶情操,提升个人的艺术修养。

拆分部首和笔画

拆分《七字谱》的部首是:立(⺅)、攵、欠、黍、鱼、心、言。

《七字谱》的总笔画数为29画。

来源和繁体

《七字谱》最早可以追溯到宋代,当时被称为「千字谱」。后来发展成「万字谱」,再演变为现在的「七字谱」。

在繁体字中,《七字谱》的写法为「七字譜」。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的书写是由形状和结构组成的。不同于现代的规范字形,古代的汉字写法相对较为随意和自由。所以对于《七字谱》中的字,古代的书法家可能会有各种不同的写法。

例句

以下是《七字谱》中的一组七个字的例句:

立:立志高远,奋发向前。

攵:读书可以开拓人的眼界。

欠:感恩是一种美德。

黍:农民的汗水浇灌着庄稼。

鱼:海里游来游去的小鱼儿。

心:心存善念,世界会更美好。

言:言传身教,是为了更好地教育。

组词

《七字谱》中的字可以组成无数的词语,比如:

高远、奋发、读书、眼界、感恩、美德、汗水、庄稼、游来游去、小鱼儿、心存善念、世界、美好、言传身教、教育 等等。

近义词和反义词

《七字谱》中的字的近义词和反义词可以根据具体的字来决定,这里无法一一列举。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