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过误的意思、过误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过误的解释

[fault;mistake] 过失;差错

详细解释

亦作“ 过悮 ”。1.过失;错误。《书·大禹谟》“宥过无大,刑故无小” 孔 传:“过误所犯,虽大必宥。不忌故犯,虽小必刑。”《后汉书·方术传下·蓟子训》:“﹝ 子训 ﹞尝抱邻家婴儿,故失手堕地而死,其父母惊号怨痛,不可忍闻,而 子训 唯谢以过误,终无它説,遂埋藏之。”《宋史·刑法志三》:“或过悮可悯,别为赎法。” 元 无名氏 《争报恩》楔子:“这也只是拳头无眼,过误打死了人。”《明史·汤开远传》:“ 宣大 巡抚 胡良机 ,陛下知其諳练,两任巖疆,寻因过悮褫革,舆论惜之,岂成命终难反汗哉!” 茅盾 《创造》三:“只要能够认明已往的过误,‘希望’是不骗人的!”

(2).谦辞。不当,不适合。《汉书·外戚传下·孝成许皇后》:“幸得免离茅屋之下,备后宫埽除。蒙过误之宠,居非命所当託。” 南朝 陈 徐陵 《让散骑常侍表》:“况乎谬蒙知己,寧无感激,洪私过误,寘以通班,司宪 文昌 ,遂谐常伯。”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过误是汉语复合词,由“过”与“误”两个单字构成,需从字源、词义演变及现代用法三方面解析:


一、单字释义

  1. 过(過)

    • 本义:《说文解字》释为“度也”,指空间上的经过,引申为行为超出限度(如“过失”)。
    • 引申义:
      • 错误(《广韵》:“过,误也”)
      • 责备(《论语》:“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 权威来源: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过,引申为有过之过。”

  2. 误(誤)

    • 本义:《说文解字》释为“谬也”,指言论或行动的谬错。
    • 引申义:
      • 耽误(《史记·项羽本纪》:“此天以臣授陛下”)
      • 无意造成的错误(《玉篇》:“误,谬也”)
    • 权威来源:

      《汉语大词典》:“误,因疏忽或认识不清而做错事。”


二、合成词“过误”的语义解析

“过误”属同义复词,强调“因疏忽或判断失当导致的错误”,核心含义为:

现代汉语词典释义: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过失;错误。”


三、现代语境中的使用

  1. 法律文书:

    用于描述非主观故意的行为过失(例:“因操作过误导致事故”),见《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1165条。

  2. 公文写作:

    正式文件中替代口语化“失误”,体现严谨性(例:“工作流程存在过误”)。


权威参考文献

  1. 《说文解字注》(段玉裁)中华典藏网
  2. 《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官网词条
  3. 《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官方释义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法律出版社)司法部全文

(注:链接为来源机构官网,内容可公开检索验证)

网络扩展解释

“过误”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方面综合解释:

一、基本含义

“过误”指过失或错误,尤其强调过去的行为偏差。该词由“过”(过失)和“误”(错误)组合而成,常见于书面语或古典文献中。

二、详细解释

  1. 核心意义
    表示因疏忽或判断不当导致的错误,例如《后汉书》中记载的“失手堕地而死,谢以过误”案例,即因过失造成后果后的自省表达。

  2. 谦辞用法
    在古代语境中,也可作为自谦之词,表达“不当”或“不适合”之意。如《汉书》中“蒙过误之宠”即用此意。

三、使用场景

四、近义词对比

与“过错”相比,“过误”更侧重非主观故意的过失,而“过错”在现代使用更广泛,可包含主观与客观错误。

五、例句参考

如需进一步了解历史文献中的具体案例,可参考《后汉书》《宋史》等古籍记载。

别人正在浏览...

阿奶宝笈杯瓢不可多得不支残弊蚕头鼠尾侧芽辞林当卖刀仗德宿动微伏槽水腹围箇里归风鬼井还忆悍士横侈横造花着儿火肉僭黩校点驾轻就熟介爵静絜进见进往旧章宽朴魁士连毛陇海没正条迷芒民为邦本磨盾鼻牧包木罂缶醲秀剽奋僄遬葡桃切诊七星车曲成肉冠如此而已蕊珠宫三吴善为说辞韬谲往例向午先后歇鞍细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