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三吏的意思、三吏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三吏的解释

(1).即三公。《左传·成公二年》:“王使委於三吏。” 杜预 注:“三吏,三公也。三公者,天子之吏也。” 北齐 杜弼 《檄梁文》:“位此三吏,邑啟千社。”参见“ 三公 ”。

(2).指三卿。《逸周书·大匡》:“王乃召冢卿、三老、三吏、大夫、百执事之人,朝於大庭。” 孔晁 注:“三吏,三卿也。”

(3).指 唐 杜甫 的著名诗作《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文学史上与他的《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合称“三吏三别”。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三吏"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组反映安史之乱时期社会现实的乐府诗,具体包括《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篇。该组诗通过基层官吏的视角,深刻展现战乱中百姓疾苦与官府征兵的矛盾,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

从汉语词典释义角度分析:

  1. 本义溯源

    "吏"在《说文解字》中解作"治人者也",特指基层官吏。杜甫选择三类基层官吏(新安县吏、石壕村吏、潼关守吏)作为叙事主体,形成"三吏"的文学意象,该名称最早见于宋代郭知达编纂的《九家集注杜诗》。

  2. 历史语境

    据清代仇兆鳌《杜诗详注》考证,这组诗创作于乾元二年(759年)洛阳收复后,唐王朝为补充兵力实施强制征兵政策。三篇作品分别对应征丁、抓丁、筑城三个场景,构成完整的社会剖面。

  3. 文学价值定位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评价其"即事名篇,无复依傍",开创了新乐府诗体。其中《石壕吏》采用纯客观叙事手法,被明代胡震亨《唐音癸签》称为"实录之祖"。

  4. 现代释义拓展

    中华书局《杜甫集校注》指出,当代语境中"三吏"已成为指代现实主义批判精神的文学符号,常与反映社会问题的报告文学并提,体现文学作品干预现实的社会功能。

网络扩展解释

“三吏”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多重含义,具体解释如下:

一、古代官职别称

  1. 指三公或三卿
    西周至春秋时期,“三吏”是对三公(太师、太傅、太保)或三卿(司徒、司马、司空)的别称。例如:

    • 《左传·成公二年》记载“王使委于三吏”,杜预注“三吏,三公也”。
    • 《逸周书·大匡》提到“三吏”与“冢卿”并列,孔晁注解为“三卿”。
  2. 象征廉洁公正的官员
    战国时期,秦国宰相李斯曾任命三位官员监督官场风气:

    • 御史:监察官员廉洁;
    • 大理:审判案件公正;
    • 尉:监督官员勤勉。

二、杜甫的诗歌作品

唐代诗人杜甫创作了组诗《三吏》,包括:

  1. 《新安吏》:反映征兵制度下百姓的苦难;
  2. 《石壕吏》:描写战乱中官吏强行征兵的残酷;
  3. 《潼关吏》:讽刺军事防御的虚有其表。

这三首诗与《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合称“三别”)共同构成“三吏三别”,以现实主义手法揭露安史之乱的社会动荡,被誉为中国古代叙事诗的巅峰。


“三吏”既可指古代高层官职,也可特指杜甫的经典诗作。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其含义。

别人正在浏览...

板堞豹论笔头儿避株不懂装懂倡伶池馆俦列导习点手划脚栋折榱坏恶支沙发饷风马云车赗赠凤啭富博辅亮膏兰羹饭寡大夫关津孤莺宏观经济学画师娇俏击鼓鸣金谨厚跼迹举架惧詟困惾莱子累囚连璅隶古凌霄殿卖官鬻爵密迩恼激亲署瑞年生介诗启事守书坊属好束棘邃原索酒特赐天宫途水暡叆卧苫枕块武丁无面饼象镳闲壤细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