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对抗;对等。《魏书·薛谨传》:“ 谨 所治与 屈丐 连接,结士抗敌,甚有威惠。”旧题 南朝 宋 刘质 《近异录》:“他家童稚或与争忿,则六臂齐举奋击,莫能抗敌。”《资治通鉴·梁武帝天监十七年》:“虏使之来,受而弗答。以为大明临御,国富兵强,抗敌之礼,何惮而为之,何求而行之!”
(2).抗击来犯之敌。《新唐书·回鹘传上》:“ 回鶻 盛彊,北边空虚,一为风尘,则弱卒非抗敌之夫,孤城为不守之地。” 元 杨载 《送张仲实之宜兴》诗:“兵威终抗敌,人力可回天。”
“抗敌”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结合历史文献和现代用法从以下角度解析:
对抗;对等
这一含义多见于古代文献,指双方在力量或地位上的抗衡。例如《魏书·薛谨传》提到“结士抗敌,甚有威惠”,强调与敌方形成对抗态势。
抗击来犯之敌
这是更常见的现代用法,指抵御外敌入侵的行为。如《新唐书·回鹘传》中“弱卒非抗敌之夫”,即指士兵抗击敌人的职责。
现代多指保家卫国的军事或集体行动。例如:
提示:若需查看更多古籍原文或现代例句,可参考《汉语大词典》《新唐书》等文献来源,或访问沪江词典等平台。
抗敌是一个常见的词语,指的是抵抗敌人、对抗外敌的行为。下面我们来探讨一下该词的部首和笔画、来源、繁体形式、古时汉字写法、例句,以及组词、近义词和反义词。
抗敌这个词共有两个字,其中“抗”字的部首是手,总共有7画,而“敌”字的部首是攵,总共有8画。
“抗敌”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战争时期。当时,中国面临外敌侵略,人们为了保卫国家、抵御敌人的侵犯,形成了“抗敌”这个词汇。
在繁体字中,“抗”字的写法和简体字相同,而“敌”字的写法为「敵」。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有所变化,包括“抗”字和“敌”字也有不同的写法。而这些写法大多已经淘汰,不再常用。
一、他奋力抗敌,保卫了家园。
二、我们必须团结起来,共同抗敌。
抗敌这个词语可以组成许多相关词汇,像抗敌斗争、抗敌意识、抗敌精神等。
近义词有抵抗、反抗、对抗。
反义词是协助、合作、投降。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