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抗敌的意思、抗敌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抗敌的解释

(1).对抗;对等。《魏书·薛谨传》:“ 谨 所治与 屈丐 连接,结士抗敌,甚有威惠。”旧题 南朝 宋 刘质 《近异录》:“他家童稚或与争忿,则六臂齐举奋击,莫能抗敌。”《资治通鉴·梁武帝天监十七年》:“虏使之来,受而弗答。以为大明临御,国富兵强,抗敌之礼,何惮而为之,何求而行之!”

(2).抗击来犯之敌。《新唐书·回鹘传上》:“ 回鶻 盛彊,北边空虚,一为风尘,则弱卒非抗敌之夫,孤城为不守之地。” 元 杨载 《送张仲实之宜兴》诗:“兵威终抗敌,人力可回天。”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抗敌(kàng dí)指抵抗敌人或敌对势力的行为,具有明确的对抗性和防御性。以下是基于权威汉语词典的详细释义:

一、基本释义

  1. 抵抗敌人

    指以武力或非武力方式对抗外来侵略或敌对势力。

    示例: “军民齐心抗敌,保卫家园。”(来源:《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文化内涵: 常见于历史战争语境,强调集体行动与民族精神,如抗日战争时期的“全民抗敌”。


二、词义解析

  1. 单字拆解

    • 抗:抵御、抗拒(《说文解字》:“抗,扞也”)。
    • 敌:仇敌、敌对者(《广雅》:“敌,仇也”)。

      二字组合强化“主动对抗”的语义,区别于被动防御。

  2. 近义词辨析

    词语 侧重点 示例
    抗敌 直接对抗敌人 组建游击队抗敌
    御敌 防御性抵御 修筑城墙御敌
    拒敌 阻止敌人进攻 拒敌于国门之外

三、权威文献引用

  1. 历史典籍

    《宋史·岳飞传》载:“飞曰:‘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其抗敌之志可见一斑。”(来源:中华书局点校本《宋史》)

    解读: 凸显“抗敌”蕴含的牺牲精神与家国情怀。

  2. 现代用法

    在《汉语大词典》中定义为“抗击敌人”,强调行动性与目的性(来源: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4年版)。


四、文化延伸

“抗敌”一词常见于爱国主题作品,如田汉《义勇军进行曲》歌词:“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后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体现民族危亡时的抗争意志。


参考资料

网络扩展解释

“抗敌”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结合历史文献和现代用法从以下角度解析:

一、基本含义

  1. 对抗;对等
    这一含义多见于古代文献,指双方在力量或地位上的抗衡。例如《魏书·薛谨传》提到“结士抗敌,甚有威惠”,强调与敌方形成对抗态势。

  2. 抗击来犯之敌
    这是更常见的现代用法,指抵御外敌入侵的行为。如《新唐书·回鹘传》中“弱卒非抗敌之夫”,即指士兵抗击敌人的职责。


二、古籍用例


三、现代语境

现代多指保家卫国的军事或集体行动。例如:


四、近义词与反义词


提示:若需查看更多古籍原文或现代例句,可参考《汉语大词典》《新唐书》等文献来源,或访问沪江词典等平台。

别人正在浏览...

百技暴死宝轴碑趺鬓根超远棽离车仪刺举促请登格掂斤播两雕刻地铁钝刀子割肉芳丛防牌丰琰高谟冠轶行産何粉衡薄悔怅江上胶车矫枉过当机见锦绣前程机梭觉场局僚峻峭柳嚲花娇娄猪路陂没日没夜貘屏木蝱鸟为食亡牛溲马勃蒲室潜形情场清泚期期僛僛热窝撒枯湿温守静束缚书通二酉田垄同牀异梦退思补过畏逼诿口微微乌拉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