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草窃的意思、草窃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草窃的解释

(1).掠夺;盗窃。《书·微子》:“ 殷 罔不小大,好草窃姦宄。” 孔 传:“草野窃盗又为姦宄於内外。”《三国志·魏志·袁绍传》“出长子 谭 为 青州 ” 裴松之 注引 晋 司马彪 《九州春秋》:“﹝袁谭﹞肆志奢淫……使妇弟领兵在内,至令草窃,市井而外,虏掠田野。”《旧唐书·西戎传·吐谷浑》:“莫顾藩臣之礼,曾无事上之节,草窃疆埸,虐割兆庶,积恶既稔,天亡有徵。”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乔女》:“ 孟 故无戚党,死后,村中无赖悉凭陵之,家具携取一空,方谋瓜分其田产。家人亦各草窃以去,惟一嫗抱儿哭帷中。”

(2).草寇。《梁书·昭明太子统传》:“且草窃多伺候民间虚实,若善人从役,则抄盗弥增。”《资治通鉴·唐高宗永淳元年》:“上虑道路多草窃,命监察御史 魏元忠 检校车驾前后。” 清 陈睿思 《观丁将军故剑》诗:“生云昔时有草窃,啸聚海岛如云屯。”

(3).犹窃据。 金 王若虚 《<新唐书>辨上》:“ 铣 虽草窃一时,而颠沛之际,其言可爱如此,可以为万世法。”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草窃”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cǎo qiè,其含义在不同语境中有以下解释:

一、基本含义

  1. 掠夺或盗窃
    指通过不正当手段夺取他人财物,强调行为的隐秘性。其中“草”象征非正当性,“窃”指偷盗,合起来形容轻巧、隐蔽的盗窃行为。

  2. 草寇
    指民间非法聚集的盗匪或起义势力。例如《儒林外史》中称张士诚、陈友谅等为“草窃的英雄”,即指其身份为地方割据的草莽势力。此外,《资治通鉴》等史书也用此词描述民间盗贼活动。

  3. 窃据(政权或地位)
    用于形容通过非法手段占据某种权力或位置。如金代王若虚在《新唐书辨》中评价历史人物时提到“草窃一时”,即指短暂非法占据权力。


二、词源与使用场景


三、现代应用

现代汉语中,“草窃”多用于文学或历史讨论,较少出现在口语中。需注意语境,避免与“盗窃”完全等同,因其可能隐含“草莽”或“非正规”的贬义色彩。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汉语辞海》或《儒林外史》等文献。

网络扩展解释二

《草窃》是一个汉语词语,意思是偷窃他人的财物。它由“草”和“窃”两个部分组成。 首先拆分这个词的部首和笔画。词语中的部首是“艹”,表示与草有关的事物;而“窃”的部首是“穴”,表示洞穴或隐藏的意思。笔画方面,“草”有8画,“窃”有9画。 《草窃》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在古代社会,偷窃是一种违法行为,而“窃”又是暗指偷窃的意思,所以《草窃》就是用来描述偷窃行为的词语。 在繁体字中,草窃的写法为「草竊」,拆分部首和笔画与简体字一致。 在古时候,草窃的写法可能与现在稍有不同。但由于古代汉字的演变和规范化程度的提高,与现代写法相比较,没有太大的区别。 以下是一个关于《草窃》的例句:小明草窃了同学的铅笔。 与《草窃》相关的组词有很多,例如:草木、草原、窃听、窃笑等。 与《草窃》意思类似的近义词有:偷窃、盗窃、偷盗等。 与《草窃》意思相反的反义词可以考虑:归还、归还、还贷等。 希望以上回答能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您有其他问题,请随时提问。

别人正在浏览...

别辨珌佩程荫吃苦耐劳宠耀喘不过气来储说慈姑打诃道儒第三国际东宫三少鹗驻放下你的鞭子风举丰容靓饰寒苞禾绢华英户算架格江步兼业极竭谨庸牢记离客领东陵衡犂曙六陵罗畏骂架没兴墨刻拏掇妞子偶函数蓬头历齿披薄敲磨请隧乳子撒嘴商校设令勝事瞬然顺绪私金送殡体贴入微丸兰顽石威厉文明棍舞衫歌扇吴札纤佞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