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至正的意思、大中至正的详细解释
大中至正的解释
极为公正,不偏不倚。
词语分解
- 大中的解释 《易·大有》:“《大有》,柔得尊位大中,而上下应之,曰《大有》。” 王弼 注:“处尊以柔,居中以大。” 高亨 注:“象大臣处於尊贵之位,守大正之道。”后以“大中”指无过与不及的中正之道。《汉书·孔光传
- 至正的解释 .最中正之道。《庄子·骈拇》:“此皆多駢旁枝之道,非天下之至正也。” 郭象 注:“至正者不以己正天下,使天下各得其正而已。”《礼记·礼运》:“王前巫而后史,卜筮瞽侑皆在左右。王中,心无为也,以守至正。
网络扩展解释
“大中至正”是一个汉语成语,其含义和用法可从以下角度综合解析:
一、基本释义
- 核心含义:指极为公正、不偏不倚的状态或态度,强调符合中正之道。
- 拆分理解:
- 大中:指宏大而中肯的原则;
- 至正:达到极致的端正、公正。
二、出处与演变
- 文学典籍:
- 最早可追溯至汉代王逸《楚辞章句》:“皇輿冝安行於大中至正之道”。
- 明代王守仁《传习录》进一步阐释:“粹然大中至正之归矣”,形容学问或品性达到至善至正的境界。
- 哲学关联:
- 与儒家“中庸”思想相通,如《朱子语类》中孔子论欹器(倾斜容器)的典故,以“中则正”比喻持守中道的重要性。
三、历史典故与延伸
- 年号与政治象征:
- 南宋理宗赵昀曾用“大中至正”作为年号(1224-1234年),寓意治国需严谨无私(注:此说法来自低权威性网页,需谨慎参考)。
- 现代关联:
- 台湾“中正纪念堂”原悬挂“大中至正”牌匾,2007年更名为“自由广场”,引发政治与文化争议。
四、用法与示例
- 语境:多用于形容司法公正、学术严谨或道德高尚,如“司法女神象征大中至正”。
- 近义词:大公至正、不偏不倚。
- 反义词:偏听偏信、徇私枉法。
五、辨析与注意
- 多音字提醒:“中”读作“zhōng”(如“中国”)或“zhòng”(如“中靶”);“大”读作“dà”或“dài”(如“大夫”)。
- 避免混淆:该词与历史人物蒋介石(字中正)的关联属现代引申,非成语本义。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历史事件(如牌匾更名)或哲学背景,可参考上述标注的网页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二
大中至正
大中至正是一个成语,意思是非常正直、极度公正的意思。它由四个字组成,可以根据字的部首和笔画分解来了解其构成。
拆分部首和笔画
大中至正这个成语可以拆分为以下部首和笔画:
- 大:部首是大,笔画数为3;
- 中:部首是丨,笔画数为1;
- 至:部首是至,笔画数为6;
- 正:部首是止,笔画数为5。
来源
大中至正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左传》一书中。它的意思是指一个人无论在何种环境下,都能保持正直和公正的品德。这个成语常常用来形容正直的人或者是评价一个政治制度的正义性。
繁体
大中至正在繁体字中的写法為「大中至正」。
古时候汉字写法
大中至正这个成语的古时候的汉字写法形状可能会与现在有所不同,但意思是相同的。
例句
一、他的为人一向大中至正,从不偏袒任何人。
二、这个社会需要更多大中至正的领导来引领。
组词
一、中正,指的是一个人非常公正、正直的意思;
二、大正义,用来形容一个人或者行为非常正直公正。
近义词
一、光明正大,表示行为正直,毫无私心;
二、公平合理,用来形容一个人或者事物的处理方式非常公正。
反义词
一、邪恶歪曲,表示行为邪恶,有不正当的意思;
二、偏私不公,用来形容一个人或者事物的处理方式不公正。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