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承摈的意思、承摈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承摈的解释

佐傧。承,通“ 丞 ”。《周礼·秋官·小行人》:“凡诸侯入王,则逆劳于畿。及郊劳,眡馆,将币,为承而摈之。” 郑玄 注:“承犹丞也。” 孙诒让 正义:“此承摈亦所以佐上摈而翊赞之者,与《肆师》‘佐儐’义同也。”《礼记·聘义》:“卿为上摈,大夫为承摈。” 孔颖达 疏:“主国之卿为上摈,接迎於宾。大夫为承摈者,承副上摈也。”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承摈”是古代礼仪制度中的一种职位,具体解释如下:

一、基本释义

承摈指佐傧(辅助接待宾客的礼仪官员),其中“承”通“丞”,意为辅佐;“摈”即傧相,负责接待宾客。该词主要用于描述古代诸侯朝见天子时的礼仪安排。


二、出处与注释

  1. 文献来源
    《周礼·秋官·小行人》记载:“凡诸侯入王,则逆劳于畿。及郊劳、眡馆、将币,为承而摈之。”
    注:此处的“承摈”指协助主宾官完成迎接、慰劳、引导等礼仪流程。

  2. 历代注解

    • 郑玄(汉代经学家)注:“承犹丞也”,即“丞”为辅助之意。
    • 孙诒让(清代学者)进一步解释:“承摈佐上摈而翊赞之者”,强调其辅助上摈(主接待官)的职能。

三、实际应用示例

《礼记·聘义》提到:“卿为上摈,大夫为承摈。”
意:由卿担任主接待官(上摈),大夫担任辅佐官(承摈),共同完成外交仪典。


四、字义拆解


参考资料

网络扩展解释二

《承摈》是一个古时候的汉字词语,具有深刻的意义。它由两个部首组成,第一个部首是“才”,第二个部首是“手”。它的总笔画数为11笔。这个词语的来源比较古老,可以追溯到古代汉字的演变过程中。 在繁体字中,承摈的写法保持不变。它的形状和简体字相似,只是笔画的书写顺序可能有所不同。 在古时候,汉字的写法与现在略有差异。承摈的古代写法可能会有一些变化,但整体上仍保持基本的形状和结构。 以下是一个例句,用来展示如何使用承摈这个词:他以才智和踏实的手段承摈了一项艰巨的任务。 承摈可以与其他字词组合使用,形成新的词组或句子。例如,承担、才能和手段等词语可以与承摈搭配使用,以表达更加具体的意思。 在意义上,承摈的近义词可能包括承担、承受和负责等词语。这些词语传达了类似的概念或含义。 反义词方面,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与承摈形成反义关系,因为它代表了较为积极的概念。但如果要寻找一个与承摈相反的词语,可能会考虑“放弃”或“推卸责任”等与承摈含义相反的词语。 总的来说,承摈是一个具有历史渊源的词语,代表了才智和手段的结合。它在表达积极意义和描述个人能力或行动时非常有用。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