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风云月露的意思、风云月露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风云月露的解释

《隋书·李谔传》:“连篇累牘,不出月露之形,积案盈箱,唯是风云之状。”后即用“风云月露”指绮丽浮靡,吟风弄月的诗文。 清 郑燮 《焦山别峰庵雨中无事书寄舍弟墨》:“其间风云月露之辞,悖理伤道之作,不可胜数,常恨不得 始皇 而烧之。”《红楼梦》第八一回:“虽懂得几句诗词,也是胡诌乱道的;就是好了,也不过是风云月露,与一生的正事,毫无关涉。” 清 李慈铭 《书凌氏廷堪校礼堂集中书唐文粹文后》:“流及 六朝 ,愈尚华藻,波靡递下,乃有风云月露之讥。”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风云月露是汉语成语,字面指自然界的风、云、月、露四种意象,引申为内容空洞、浮华绮丽而无实际内涵的诗文或文风。以下从词典释义角度详细解析:


一、基本释义

  1. 本义

    指自然界中风、云、月、露四种景物,常见于古典诗文对景物的铺陈描写。

    例:南朝文人多寄情风云月露,辞藻华美却少深意。

  2. 引申义

    贬义色彩:特指诗文创作中堆砌辞藻、缺乏思想深度与社会价值的浮泛内容。

    例:清代学者批评部分作品“风云月露,连篇累牍,无关世道人心”。

    (来源:《汉语大词典》)


二、典故与出处

  1. 语源考据

    成语雏形见于《隋书·李谔传》:

    “连篇累牍,不出月露之形;积案盈箱,唯是风云之状。”

    李谔以此批判六朝文风浮华空洞,后世提炼为“风云月露”。

    (来源:《隋书》卷六十六)

  2. 定型演变

    宋代《二程遗书》进一步明确其贬义:

    “今之学者有三弊:溺于文章,牵于训诂,惑于异端。若无此三者,则将何归?必趋于道矣。所谓文章者,风云月露之词耳。”

    (来源:《二程遗书·卷十八》)


三、权威词典释义

  1. 《汉语大词典》

    定义:“比喻浮靡绮丽、吟风弄月的诗文。”

    (来源:罗竹风主编《汉语大词典》第11卷,1993年)

  2.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释义:“指内容空洞、只追求形式华美的诗文。”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编)


四、用法示例


参考文献

  1. 《隋书》,中华书局点校本,1973年。
  2. 《二程遗书》,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
  3. 罗竹风主编《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3年。
  4.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2016年。

网络扩展解释

“风云月露”是一个汉语成语,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以下要点进行解释:

一、词源与基本释义

该成语源自《隋书·李谔传》,原文提到:“连篇累牍,不出月露之形;积案盈箱,唯是风云之状。”。李谔借此批评当时文坛追求辞藻堆砌、内容空洞的风气。因此,“风云月露”指代绮丽浮靡、吟风弄月却缺乏实质内容的诗文。

二、用法与情感色彩

  1. 语法结构:联合式成语,常作宾语使用。
  2. 情感倾向:中性偏贬义,多用于批评文学创作中过度追求形式美而忽视思想深度的现象。
  3. 典型语境:清代郑燮曾痛斥此类作品“悖理伤道”,甚至希望效仿秦始皇焚书以清除;《红楼梦》中也用此词形容脱离现实、无益于人生正事的诗词。

三、扩展理解

四、参考资料

如需更多例句或历史用例,可查阅《隋书》原文或清代文学评论。

别人正在浏览...

傲侈白乳贝饰冰雪布裙荆钗宸宠逞力除红捉绿恫喝二三其意恶衣分非羔儿酒隔夜功化攻忤沽名海聚豪情逸致核黄素慧星胡揑怪贾舶焦灭积厚流广精薄墐户剧本局缩梁楷炼话莲华列拜理繁剚剧露覆帽盔儿麋膏派不是披巾披罗戴翠毗舍堡堠抢白拑击亲附青山翠竹亲衆秋意桡旃三元白法尚古自绅士十二博士誓言睡铺愬愬讨俏五色石乌兔鞋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