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见“ 兼容并包 ”。
“兼包并容”是一个汉语成语,其含义与“兼容并包”相近,指广泛容纳或包含不同方面的事物。以下是详细解析:
典故来源:
该词最早可追溯至章炳麟《讨满洲檄文》:“一切均当兼包并容,有违节制,悉以军律治罪。”
而“兼容并包”则出自西汉司马相如《难蜀父老》,原指帝王治国应包容万物,后演化为广泛容纳不同事物的含义。
用法特点:
多用于描述文化、学术或政策的包容性,例如:“海派文化兼容并包,体现了兼包并容的精神。”
两者意义高度重合,但“兼容并包”更常用且历史更悠久,而“兼包并容”可视为其变体,现代语境中常互换使用。
如需更多示例或历史背景,可参考汉典、沪江词典等来源的完整解释。
《兼包并容》是一个成语,意思是指能够兼收并蓄、容纳多种不同的事物或观点。它体现了一种包容、宽容的态度和能力。
《兼包并容》的拆分部首是“八”和“口”,它们分别代表八音和口语。其中,“八”的笔画数是二,“口”的笔画数是三。
《兼包并容》最早出自《左传》中的一句话:“睛内即尚爱我兼包并容。”这句话是描述春秋时期的齐国国君公子纠,他能够容忍各种不同的声音和意见。
《兼包并容》的繁体字是「兼包併容」。
在古代汉字写法中,八的形状更像是一个方形,口则类似一个方框内加上一横。
1. 只有心胸广阔、兼包并容的人,才能真正获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
2. 领导能够兼包并容不同意见,有利于集思广益,作出更明智的决策。
包容、兼容、容纳、并行不悖
兼收并蓄、求同存异、豁达
排他、偏狭、封闭、偏见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