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物的意思、大物的详细解释
大物的解释
(1).指天下或帝位。《庄子·在宥》:“夫有土者,有大物也。” 成玄英 疏:“九五尊高,四海弘巨,是称大物也。” 宋 黄庭坚 《书磨崖碑后》诗:“抚军监国太子事,何乃趣取大物为。”
(2).指表示等级的仪制礼法。《国语·周语中》:“班先王之大物以赏私德。”《荀子·赋》:“爰有大物,非丝非帛,文理成章。” 杨倞 注:“夫人之大者莫过於礼,故谓之大物也。” 清 魏源 《默觚下·治篇三》:“礼乐征伐,先王治世之大物也。”
(3).犹重器。 明 宋濂 《隋室兴亡论》:“盖天下大物也,可以德持,不可以力竞。”
词语分解
- 大的解释 大 à 指面积、体积、容量、数量、强度、力量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与“小”相对:大厅。大政。大气候。夜郎自大。大腹便便。 指大小的对比:这间房有那间两个大。 规模广,程度深,性质重要:大局。大众
- 物的解释 物 ù 人以外的具体的东西:事物。生物。物体。货物。礼物。文物。物价。物质。地大物博。物极必反。 内容,实质:言之有物。 指自己以外的人或跟自己相对的环境:物议(群众的批评)。待人接物。物望所归(众望
专业解析
“大物”一词在汉语中含义丰富,既指具体事物,也蕴含抽象概念,其核心在于“大”所强调的规模、重要性或特殊性。以下是基于权威汉语词典和文献的详细解释:
一、基础释义:指体积庞大或重要的事物
- 本义指巨大的物体或重要的东西:
- 《汉语大词典》(罗竹风主编,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3年)释义:“大的东西。指形体巨大或地位重要的事物。” 例如:“仓库中堆积着许多大物。” (指大型物件)。
-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2016年)释义:“大的东西(多指体积、规模或重要性):庞然~ | 国家~。” 此释义强调其在物理空间或社会认知中的显著存在感。
- 引申指重要人物或重大事件:
- 常用于指代地位显赫、影响力巨大的人物,如“政界大物”、“商界大物”。此用法源于日语借词“大物”(おおもの),指大人物、要人,后融入汉语语境。参考来源:《外来词词典》(刘正埮等编,上海辞书出版社,1984年)及现代媒体常用语。
二、哲学与文化内涵:源自《周易》的哲学概念
- 《周易·系辞上》经典表述:
- “夫《易》,开物成务,冒天下之道……是故法象莫大乎天地,变通莫大乎四时,县象著明莫大乎日月,崇高莫大乎富贵;备物致用,立成器以为天下利,莫大乎圣人。” 紧随其后的是:“探赜索隐,钩深致远,以定天下之吉凶,成天下之亹亹者,莫大乎蓍龟。是故天生神物,圣人则之;天地变化,圣人效之;天垂象,见吉凶,圣人象之;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易》有四象,所以示也;系辞焉,所以告也;定之以吉凶,所以断也。《易》曰:‘自天祐之,吉无不利。’子曰:‘祐者,助也。天之所助者,顺也;人之所助者,信也。履信思乎顺,又以尚贤也。是以自天祐之,吉无不利也。’”**
- 其中“法象莫大乎天地”意指:可以被效法的现象,没有比天地更伟大的了。这里的“大物”虽未直接连用,但“天地”即是“大物”的典型代表,指宇宙间最宏大、最根本的存在。后世常以“大物”指代天地或自然界的宏伟法则。参考来源:《周易译注》(黄寿祺、张善文撰,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及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对《周易》的阐释资源(可访问: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周易》资源 检索相关研究)。
三、现代政治经济术语
- “国民经济的大物”或“大宗商品”:
- 在经济学语境中,“大物”有时指对国家经济有重大影响的基础性、战略性物资或大宗商品,如石油、粮食、重要矿产等。其特点是产量大、交易规模大、对国计民生影响深远。此用法强调其在国民经济体系中的基础性和重要性。参考来源:相关经济政策文件及《经济学大辞典》等工具书对基础产业的描述。
“大物”一词在汉语中具有多层次含义:
- 物理层面: 指体积巨大或规模宏大的具体物体。
- 社会层面: 指地位显赫、影响力巨大的重要人物或事件。
- 哲学层面: 源自《周易》,指天地等宇宙间最宏大、最根本的存在或法则(如“天地”)。
- 经济层面: 指对国家经济具有基础性、战略性意义的大宗商品或物资。其核心语义始终围绕着“巨大”、“重要”、“根本”展开。
网络扩展解释
“大物”是一个汉语词汇,具有多重含义,其解释需结合不同语境和文献来源综合分析:
一、基本含义
发音:dà wù
核心意义:指重要的人、事物或事件,表达对重要事物的重视。
二、详细解释
-
指天下或帝位
源自《庄子·在宥》:“夫有土者,有大物也。”成玄英注疏称“大物”象征九五之尊的帝王之位,代指国家或政权。宋代黄庭坚《书磨崖碑后》亦有“趣取大物”之句,暗指争夺帝位。
-
指仪制礼法
古代文献中常与等级制度相关,如《国语·周语中》提到“班先王之大物以赏私德”,《荀子·赋》中“大物”指礼法,杨倞注称“礼为治世之大物”。
-
喻指重器或国家象征
明代宋濂《隋室兴亡论》以“大物”比喻国之重器,强调“天下大物”需以德持而非武力。
三、使用场景与辨析
- 古典语境:多用于政治、礼法相关的文献,如《诗经》《庄子》等,强调事物的庄重性与重要性。
- 现代误用:需注意与“地大物博”中的“物”区分,后者指资源,而非“大物”的原意。
四、总结
“大物”一词承载了古代政治、文化内涵,需根据具体语境判断其指向。若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汉语大词典》及《庄子》《国语》等典籍。
别人正在浏览...
奥区霸据补諡谄笑胁肩差则掣签持笔出月子挫兵垫脚點交东洋大海对象杜梨房屋废顿分肥蜂黄纷嚣芙蓉城浮踪更休弓衣管饱孤居古文经学鹤立鸡群鹤渚弘业划指枷惩锦阵花营机钤纠戮宽懈廊庙器六柄论请伦伍罗潭梅尧臣鸣飙鸣声娘舅迁莺鹊舌入幕宾森逼上爬税居瞬眼説夸澍雨宿酒苏援逃相外迁往怀五更调乌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