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薄绢。《文选·潘岳<河阳县作>诗之一》:“登城眷南顾,凯风扬微綃。” 刘良 注:“凯风,长养万物之风。綃,轻丝也。扬微綃,谓和而不猛。” 唐 杜甫 《殿中杨监见示张旭草书图》诗:“悲风生微綃,万里起古色。” 仇兆鳌 注:“此叙其书法之神妙。微綃之上,如风生万里,以笔有古意也。”
“微绡”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wēi xiāo,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方面解析:
“微绡”指薄绢,即质地轻薄的丝织品。这一解释源自古代诗文,如:
部分资料(如)提到“微绡”可比喻微小、微弱的事物,如细线、微光等,并引用《庄子·天下篇》的“天下之事,若微绡”。但需注意,此说法在其他文献中较少直接对应,可能是对词义的扩展解读。
现代汉语中,“微绡”较少见,主要出现在古籍研究或文学创作中。其英文可译为thin silk 或light gauze。
“微绡”本义为薄绢,常见于古典文学;部分语境下可引申为“细微之物”,但需结合具体文本分析。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文选》或杜甫诗集(来源:、4)。
微绡是一个汉字词语,意为细长而轻柔的丝织品。形容柔软而细腻的材料或织物。
微绡的拆分部首是纟(纺织部首)和穴(洞穴部首)。
微绡的总笔画数为13画。
微绡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字,它是由“微”和“绡”两个字组合而成。
在繁体中,“微绡”字的写法与简体一致。
在古时候,汉字的书写方式可能与现代不同。然而,对于“微绡”这个词,它的古汉字写法与现代基本一致,没有太大的变化。
1. 她穿着一袭轻柔的微绡长裙,在风中舞动。
2. 这种微绡材料手感非常舒适,适合夏季穿着。
3. 他为她设计了一套华丽的微绡婚纱,完美展现她的优雅。
组词:微笑、微风、细腻、丝绸、细长。
近义词:薄绢、轻纱、轻绸。
反义词:粗布、粗糙、粗绳。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