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拾,安置。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二:“体面都输富贵家,客馆先来擗掠得雅,铺设得更奢华。” 元 朱庭玉 《梁州第七·妓门庭》套曲:“才擗掠的花笺脱洒,恰填还的酒债伶俐。”《元典章·礼部四·儒学》:“提点擗掠试院廉干官一员,度地安置蓆舍,务令隔远。”
“擗掠”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主要用于表示“收拾、安置”的动作,常见于金元时期的文学作品中。以下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的详细解释:
整理物品或环境
如元代朱庭玉《梁州第七·妓门庭》中“才擗掠的花笺脱洒”,指整理纸张使其清爽;《董西厢》卷一描述僧斋“擗掠得好清虚”,意为将寺院收拾得清净。
抽象层面的处理
元曾瑞的词句中“先擗掠凄凉两般”,引申为对情绪或处境的梳理与排解。
官方文书中的使用
《元典章·礼部四·儒学》记载“提点擗掠试院廉干官一员”,指官员安排考场事务。
“擗掠”是一个具有历史语境的动词,强调对物品、空间甚至事务的整理与安排。研究时可结合金元戏曲、话本等文献,深入理解其具体用法。
擗掠(pǐ lüè)是一个汉语词汇,表示强行夺取或掠夺他人的财物或土地的行为。
擗(pǐ)的部首是手,总笔画为9;掠(lüè)的部首是扌(手的变形),总笔画为14。
《擗掠》一词最早出现在《汉书·艺文志》中,当时的意思是指掠夺战利品,后来泛指以暴力和强力手段夺取财物。
《擗掠》的繁体字为「擗掠」。
在古代汉字中,「擗掠」的写法并没有太大的变化,基本上与现在的写法相同。
1. 这个地区经历了多次战争,属于不幸被擗掠的地方。
2. 她竭尽全力保护自己的家园,以免成为掠夺者的擗掠对象。
3. 小偷从他的房子里擗掠了全部的现金和贵重物品。
若干、擗竖、掠夺、夺掠
劫夺、抢劫、掳掠、掠夺
赠予、施舍、捐助、奉献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