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拲梏的意思、拲梏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拲梏的解释

(1).泛指手铐之类的刑具。 宋 王谠 《唐语林·雅量》:“ 袁傪 之破 袁晁 ,擒其伪公卿数十人,州县大具拲梏,谓必生致闕下。” 清 唐孙华 《秋日酷暑焦旱偶成》诗之三:“室家实杻械,拲梏安能逃。”

(2).引申指逮捕拘禁。 明 张煌言 《虏廷以余倡义既久》诗:“女兄与所天,株连遭拲梏。”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拲梏是汉语中的复合词,由“拲”与“梏”二字组成,均指古代束缚犯人的刑具,后引申为抽象的“束缚”或“禁锢”之意。以下从本义、引申义及文献用例分述:


一、本义解析

  1. 拲(gǒng)

    指古代木制的手铐。《说文解字·手部》载:“拲,两手共械也。”即双手被同一刑具束缚的形态。

    文献例证:

    《周礼·秋官·掌囚》:“凡囚者,上罪梏拲而桎。”郑玄注:“拲者,两手共一木也。”

  2. 梏(gù)

    专指套在手上的木制刑具,类似手铐。《说文解字·木部》:“梏,手械也。”

    文献例证:

    《礼记·月令》:“命有司省囹圄,去桎梏。”孔颖达疏:“梏在手,桎在足。”

  3. 拲梏合用

    二字连用强调“双手被束缚”的状态,常见于表述刑罚或人身禁锢。

    文献例证:

    《汉书·刑法志》:“凡囚,上罪梏拲而桎。”颜师古注:“拲即梏也,谓械其双手。”


二、引申义与抽象化

  1. 具象到抽象的演变

    由刑具本义延伸为对思想、行为的限制,如“精神拲梏”“传统拲梏”。

    用例参考:

    梁启超《新民说》:“破数千年来道德之拲梏。”

  2. 文化语境中的象征

    在文学作品中常隐喻压制自由的势力,如鲁迅《呐喊·自序》:“打破铁屋子般的拲梏。”


三、权威文献佐证


四、现代使用建议

该词属书面语,多用于学术、文学语境。日常表达中可替换为“束缚”“禁锢”,但需注意:


参考文献来源:

  1. 《说文解字》(中华书局点校本)
  2. 《礼记正义》(上海古籍出版社)
  3. 《汉书》(中华书局校注本)
  4.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中华书局)

网络扩展解释

“拲梏”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综合解析:

  1. 基本释义
    该词指古代手铐类的刑具,用于束缚犯人双手。例如《周礼》提到“上罪梏拲而桎”,即重罪者需同时佩戴手铐(拲)和脚镣(桎)。

  2. 引申含义
    在文献中常被引申为逮捕、拘禁。如明代张煌言的诗句“女兄与所天,株连遭拲梏”,即描述亲属因牵连被拘捕的情景。

  3. 结构与发音

    • 字形结构:拲(上下结构)+ 梏(左右结构)
    • 拼音:gǒng gù,注音为ㄍㄨㄥˇ ㄍㄨˋ。
  4. 历史用例
    宋代《唐语林》记载,官员袁傪镇压叛乱后,曾用拲梏拘押俘虏,体现其作为刑具的实际用途。

  5. 综合理解
    该词兼具具体刑具与抽象拘禁的双重含义,常见于古代法制或文学语境中,现代使用频率较低,多作为历史词汇研究。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代刑罚体系或具体文献出处,可参考《周礼·秋官》或《唐语林》等典籍。

别人正在浏览...

镑鑤本处蚕衣畅所欲为成风丛致打勘钓鱼车鼎姓东吴范甑丰佐皋貔瓜区豆分含义黄脸婆花噪回颷甲絣奸锋监决交礼镜花尽觞旧景泼皮寄言积泽狙杙靠己磊落豪横愣头儿青连畛凌傲灵书流磻落花有意,流水无情緑橘麦头马蓼禖宫玫瑰色明旌囊空如洗凝远虔信亲友铨选三母霜台疏陈树栽栽送餪踏逐晚诣苇塘无根水乡邮陿坐泄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