帱载的意思、帱载的详细解释
帱载的解释
《左传·襄公二十九年》:“如天之无不幬也,如地之无不载也。”后因以“幬载”指天地之德。 清 林则徐 《念奏巡阅澳门情形折》:“臣等沿途察看,不但华民扶老擕幼,夹道欢呼,即夷人亦皆叠背摩肩,奔趋恐后,恬熙景象,幬载同深。”
词语分解
- 帱的解释 帱 (幬) ó 帐子:“何必同衾帱,然后展殷勤”。 车帷:“大路之素帱也”。 帱 (幬) à 覆盖:“如天之无不帱也”。 笔画数:; 部首:巾; 笔顺编号:
- 载的解释 载 (載) à 装,用交通工具装:载客。载货。载重。载体。装载。满载而归。 充满:怨声载道。 乃,于是(古文里常用来表示同时做两个动作):载歌载舞。 姓。 笔画数:; 部首:车; 笔顺编号:
专业解析
帱载是古汉语中的合成词,由“帱”和“载”二字组合而成,其核心含义指天地覆盖与承载万物,象征自然或君主的博大包容。以下从单字释义、整体语义及典籍用例分述:
一、单字释义
-
帱(chóu)
- 本义:帐幔、车帷。《说文解字》:“帱,襌帐也。”引申为覆盖。《左传·襄公二十九年》杜预注:“帱,覆也。”
- 象征义:如天穹笼罩万物,体现包容性。
-
载(zài)
- 本义:乘坐、装载。《说文解字》:“载,乘也。”引申为承托、承受。《周易·坤卦》:“君子以厚德载物。”
- 象征义:如大地承载众生,体现滋养与担当。
二、合成词“帱载”的语义
- 基本义:指天地共同覆育万物,强调自然界的包容与滋养。
- 引申义:喻指帝王恩泽广被,或德行深厚者的无私庇佑。
典籍用例:
《左传·襄公二十九年》
“如天之无不帱也,如地之无不载也。”
——形容吴公子季札的仁德如天地般覆盖承载万物。
三、权威文献佐证
- 《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释“帱载”为“天覆地载”,指天地养育包容万物,典出《左传》。
- 《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强调其双动词结构:“帱”为覆盖,“载”为承载,合成后喻宇宙运行之道。
- 《说文解字注》(段玉裁)
分别注解“帱”“载”本义,印证二者在合成词中的引申关联性。
四、文化内涵
“帱载”浓缩了中国传统“天人合一”思想:
- 自然观:天地为生生不息的母体(如《礼记·中庸》“万物并育而不相害”)。
- 政治伦理:君主需效法天地,施行仁政(如《管子·形势解》“天覆万物而制之,地载万物而养之”)。
参考资料:
- 许慎《说文解字》(中华书局点校本)
-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 《左传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 《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 《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网络扩展解释
“帱载”是一个源自古代汉语的词汇,其含义与天地的恩德相关,具体解释如下:
1. 词源与出处
该词出自《左传·襄公二十九年》中的“如天之无不帱也,如地之无不载也”()。其中“帱”通“幬”,意为覆盖;“载”指承载。全句以天地覆盖、承载万物为喻,表达恩德广布之意()。
2. 释义与用法
- 字面义:指天地的覆盖与承载功能。
- 引申义:比喻包容万物的恩德或德行,常用于形容君王或圣人的仁德()。
- 例句:清代林则徐在奏折中用“幬载同深”描述民众对仁政的感戴()。
3. 读音与结构
- 拼音:dào zǎi(“帱”此处读去声,与“覆盖”义相关;“载”读第三声,与“承载”相关)。
- 结构:“帱”为左右结构,“载”为半包围结构()。
补充说明
该词属于较生僻的古汉语词汇,现代使用较少,多见于引述经典或文学创作中。如需更详细古籍用例,可参考《左传》原文及清代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柏酒北道便盆变人变体逼打鄙怀邴魏不问青红皂白残剩春杯眈恤道亡大隧地师动脑子愕然房心非物质文化高低杠缟素个人业主制企业寡居关吏谷公过去时害危皓然洪裔话绪护国寺阶牒积尸稷事窭室考辞梁狱乱臣逆子陆地莲鲁鸡勉励缗镪木棍疲民酺聚潜纳千人所指球寒秋实侍祠官书院竦耳糖尿探龙颔停战同学究出身头昏目晕伟略下葬写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