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亦作“ 考词 ”。古代6*考核官吏成绩的评语。《旧唐书·穆宗纪》:“贬考功员外郎 李渤 为 虔州 刺史,以前书宰相考辞太过,宰相 杜元颖 等奏贬之。” 宋 朱翌 《猗觉寮杂记》卷下:“ 唐 考功法,虽执政大臣,皆有考词,亦有赐考者,亦有自书其考者。”《宋史·职官志三》:“旧制,考课院其定殿最皆有考辞。 元丰 官制行,悉罢。”
(2).谓考虑选取恰当的辞句。《文选·陆机<文赋>》:“选义按部,考辞就班。” 吕延济 注:“考摘清浊之词以就班类而缀之。”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考辞汉语 快速查询。
“考辞”是汉语古典文献中的复合词,其含义可从词源与用法两个层面解析:
一、词源考据 “考”本义为“老”,《说文解字》释作“老也”,后引申出考察、研核之义。“辞”在《尔雅》中注为“讼也”,指文辞或言辞的组合。二字合称始见于《尚书·毕命》“政贵有恒,辞尚体要”,孔颖达疏称“考校言辞”,特指对典籍文句的校勘核验。
二、语义流变
三、现代应用 在当代古汉语研究中,“考辞”作为专业术语,主要保留在文献校勘领域。朱东润《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注本多次使用该词指代版本比对工作,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古汉语研究》期刊亦沿用此学术表述。
“考辞”是一个具有多重含义的词语,具体解释需结合语境:
基本含义
指对文辞进行仔细审查和考证,以确保其准确性与合理性。其中“考”为审查、考证,“辞”指文辞或文字。这一用法常见于学术或文学创作领域,强调对文字表达的严谨性。
历史渊源
最早见于《后汉书·艺文志》中“考辞,审也”的记载,后逐渐演变为成语,用于形容学者或文人对文字的审慎态度。
作为考核评语
在古代官僚制度中,“考辞”亦作“考词”,指对官吏政绩的官方评语。例如《旧唐书》记载,李渤因书写宰相考辞过当而被贬官,说明其作为考核结果的严肃性。
文学创作中的引申义
陆机《文赋》提到“选义按部,考辞就班”,此处指写作时推敲、选择恰当的辞句,强调用词的精准与条理性。
“考辞”既可指学术领域对文字的严谨考证,也可指古代官吏的考核评语,或文学创作中的辞句推敲。需根据具体语境区分其含义。
报矿碧虚上监博学布谷鸟草蔬长秀差异法脣喙垫平玎珰戹苦烦手丰丰烽驿冯玉風韵附援格竹龟灼函箱阵后辈子阛肆环洲徽称蕙兰甲骨笺彩讥谤积垢积潦蠲肠鴡鸠矿柱龙髯罗裳卖力懋易末叶牛首锹撅七诰清简琼茅契心劝从揉砑丧仆散绥鬙鬙善荐帅伏松罗探口气托老实亡聊微博无稽之言吴生体消息喜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