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北道的意思、北道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北道的解释

(1).我国古代中原地区对 西域 交通的主要道路之一。据《汉书·西域传》,自 玉门关 和 阳关 以西,大体经今 新疆 中部 天山山脉 和 塔里木河 之间的通道西行,在 疏勒 以西越过 葱岭 ,通往今 中亚 各地。据《隋书·裴矩传》,自 敦煌 取道 伊吾 ,大体经今 新疆 天山山脉 以北和 伊犁河 流域的通道西行,通往今 中亚 和 西亚 。另据 唐 道宣 《释迦方志》卷上,还有一条自 伊州 经今 天山山脉 和 塔里木河 之间的通道西行,越过 凌山 ,通往今 中亚 各地的路线。 玄奘 赴 印 时,即取此线。

(2).泛指向北方的道路。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三:“ 杭州 周汾 ,字 蓉衣 ,《咏春柳》云:‘ 西湖 送我离家早,北道看人得第多。’”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北道在汉语词典中主要有以下三层含义,结合权威辞书释义与文化背景阐释如下:

一、字面含义:北方道路

指具体方位上向北延伸的道路。

例证:

《汉语大词典》释为“向北的道路”,强调其方位指向性。例如古文献中“北道而行”即指沿北方路径行进 。


二、历史地理专称:古代交通要道

特指中国历史上连接中原与西域的核心陆路通道,属丝绸之路主干线之一。

史实依据:

据《古代汉语词典》记载,汉代张骞通西域后,“北道”与“南道”并列为通往中亚的官方驿道。其路线自长安出发,经河西走廊、吐鲁番盆地延伸至疏勒(今喀什),是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动脉 。


三、引申义:方位代称与礼俗用语

  1. 方位代指

    古代以“北道”代指北方地区,如《史记》载“北道诸国”即指西域北麓诸城邦。

  2. 宾礼制度

    唐宋时期演变为礼仪术语,《辞源》释:“唐、宋时于主要交通线设招待使臣的机构,称某某道,如‘北道主人’指主管北道事务的接待官。”


文化注释:

北道在历史上承载军事、贸易双重功能。如东汉班超经北道平定匈奴,唐代玄奘取此路西行求法,其重要性在《汉书·西域传》《大唐西域记》中均有详述,成为中华文明对外交往的地理符号。

网络扩展解释

“北道”一词主要有以下两种含义:

一、古代中原通往西域的交通要道

  1. 汉代路线:自玉门关、阳关西行,沿今新疆中部天山山脉与塔里木河之间的通道,经疏勒(今喀什)翻越葱岭(帕米尔高原),通往中亚地区()。
  2. 隋唐时期扩展路线:
    • 敦煌至伊吾(今哈密)的北线,沿天山北麓和伊犁河流域西行,通往中亚、西亚()。
    • 伊州(今哈密)至凌山(今天山山脉别迭里山口)的路线,玄奘西行曾取此道()。

二、泛指向北方的道路
在文学语境中,如清代袁枚《随园诗话》记载的“北道看人得第多”,即用此引申义()。

补充说明
“北道主人”为衍生成语,与“东道主”同义,指接待宾客的主人()。需注意,该词现代已较少使用,多出现于历史文献或文学作品中。

别人正在浏览...

白华华百岁之好谤怒鄙悍冰井台漕台程篇迟疑顾望丑沮淙琤大虫第下东林书院斗鹌鹑恩慈放火烧山陔鼓共气沽酒浑涵迦逅济民晋盛俊杰空见躝跞辣酥酥梨花板临难无慑隆兴和议陆九渊落晖马鬃明覈冥言末廷那样披星带月穷堕齐全曲沼髯蛇驲站骚旨擅行摄假释軷蜀精司马青衫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太仓烫伤天豕痛彻心腑王爷翁妈晤别香溪习弊恓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