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疲民的意思、疲民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疲民的解释

(1).疲困之民。《管子·幼官》:“数战则士疲,数胜则君骄;骄君使疲民则国危。” 唐 姚合 《送李起居赴池州》诗:“天子念疲民,分忧輟侍臣。” 宋 曾巩 《泰山祈雨文》:“念此疲民,弊於征敛,方岁之富,食常不足。”

(2).使民穷困。《左传·成公十六年》:“今 楚 内弃其民,而外絶其好……奸时以动,而疲民以逞。”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疲民是汉语中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可从词素分解与历史语义两个维度阐释。根据《汉语大词典》(第二版)释义,"疲"指体力衰竭或精神倦怠,"民"泛指普通民众,组合后指代因长期劳役、赋税或战乱而陷入困顿的群体。《辞源》(第三版)补充指出,该词最早见于《左传·宣公十二年》"疲民以逞",描述统治者过度役使民众导致社会衰败的状态。

在语义演变方面,《王力古汉语字典》揭示该词在秦汉文献中多与"罢(pí)民"互通,特指触犯刑律的劳役者,如《周礼·秋官》载"掌收教罢民"的司法制度。现代语义则扩展至泛指身心疲惫的社会群体,《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将其定义为"因过度劳累而疲乏的人民",强调现代社会竞争压力下的生存状态。

从构词法分析,该词属于使动式合成词,《汉语构词法研究》指出其结构暗含"使民疲"的致使关系,与"富民""强兵"等战国策论中的政策术语构成语义对照。这种构词特征使其在历代政论文章中具有特殊表现力,如《汉书·食货志》所述"疲民轻徭"的政治主张,体现古代治国理念中对民生状态的关注。

网络扩展解释

“疲民”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两方面解析,结合古籍文献及权威词典释义综合说明:

一、释义与出处

  1. 疲困之民
    指因战乱、劳役或社会动荡而陷入困苦的百姓。

    • 古籍例证:
      《管子·幼官》提到“数战则士疲,数胜则君骄;骄君使疲民则国危”,强调频繁战争导致民众疲惫,进而威胁国家安定。唐代姚合在《送李起居赴池州》中亦写道“天子念疲民,分忧辍侍臣”,体现统治者对百姓疾苦的关注。
  2. 使民穷困
    指统治者通过政策或行为使民众陷入贫困。

    • 历史背景:
      《左传·成公十六年》批评楚国“内弃其民,而外绝其好……奸时以动,而疲民以逞”,说明滥用民力、违背农时的统治会加剧民生困顿。

二、构词解析

三、现代应用

该词多用于历史或文学语境,描述古代社会民生状态,或借古喻今批判过度消耗民力的政策。需注意,现代汉语中较少直接使用,但相关概念仍存在于社会讨论中。

以上内容综合了《管子》《左传》等古籍及权威词典释义,完整文献可参考相关典籍原文。

别人正在浏览...

白牒包乾制猋骑鼻窒不堪造就长王达志二智恶食冯冯翼翼蜂蛱凤阳门副産物櫜弓戢戈犷烈贵人善忘国章孤篠龢銮渹湱闳襟秽物江汜急浚稷门金凤凰九筵空响历史语词励翼卤碱鲁灵光罗曼谛克马屁精冥财珉简女趫炮弹七策五成青鲜穷弊齐驱并进奇谈然否三光三十六郡涩于言论上上墒土山堑神颖时和瘦骨如柴嵩岑踏竿他妈妈外奔晚帆限棒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