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竦耳的意思、竦耳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竦耳的解释

竖起耳朵。 三国 魏 杨修 《答临淄侯笺》:“观者骇视而拭目,听者倾首而竦耳。”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竦耳,汉语词汇,读音为sǒng ěr,其核心含义指竖起耳朵,形容专注、警觉地倾听。该词属于书面用语,带有一定的文学色彩,常用于描绘人或动物集中注意力聆听的状态。

以下从汉语词典角度对其详细解释:

  1. 字义构成与核心释义

    • 竦 (sǒng): 本义有“伸长脖子、提起脚跟站立”之意,引申为“肃敬”、“恭敬”、“惊惧”、“震动”等。在此词中取其“向上伸展、竖起”的动作含义。
    • 耳 (ěr): 指耳朵,听觉器官。
    • 合义: “竦耳”即“竖起耳朵”。这个动作形象地描绘了人或动物为了更清晰地捕捉声音信息,集中精神、全神贯注地倾听的样子。它强调的是一种高度专注、警觉或期待的倾听状态。
  2. 用法与语境

    • 形容专注倾听: 这是最常用的含义。指为了听清某个声音或信息而特别集中注意力。
      • 例:他竦耳细听远处的动静。
      • 例:众将士竦耳聆听将军的号令。
    • 形容警觉或紧张: 在感受到潜在危险或异常时,人或动物会本能地竖起耳朵,表现出警惕。
      • 例:林中野兽忽然竦耳,似察觉到了猎人的靠近。
    • 形容期待: 有时也用于表达对即将听到的消息或声音充满期待。
      • 例:听众竦耳以待,期盼着大师的精彩演讲。
    • 文学描绘: 在文学作品中,常用来生动刻画场景或人物/动物的神态。
      • 例:“竦耳静听,寂无音响。”(语出《文选·马融〈长笛赋〉》,形容专注倾听却一片寂静的状态)
    • 成语化表达: 常与“倾听”、“聆听”、“静听”等词搭配使用,如“竦耳倾听”、“竦耳聆听”、“竦耳静听”。
  3. 同义词与近义词

    • 侧耳: 也指集中注意力听,语义与“竦耳”非常接近,常可互换。“侧耳”更口语化、常用。
    • 倾听: 指细心地听取,是更广泛意义上的专注听。
    • 聆听: 指恭敬、仔细地听。
    • 谛听: 指仔细地听。
  4. 辨析

    • 与单纯的“听”相比,“竦耳”更强调动作的主动性和精神的专注度,带有一种身体姿态上的变化(竖起耳朵)来辅助听觉的集中。
    • 与“侧耳”相比,“竦耳”书面语色彩更浓,文学性更强,有时隐含的紧张、警觉或期待感可能略强于“侧耳”。

“竦耳”是一个描绘竖起耳朵、专注警觉地倾听状态的书面词汇。它通过“竦”(竖起)这个动作,生动形象地传达了听者全神贯注、精神高度集中的神态,常用于文学描写或需要强调倾听专注度的语境中。

主要参考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

“竦耳”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具体解释如下:

1.基本释义

2.引证与用例

该词最早见于三国时期杨修的《答临淄侯笺》中:“观者骇视而拭目,听者倾首而竦耳。”此句描绘听众被言语吸引,不自觉地倾头、竖起耳朵专注聆听的场景,体现强烈的动态感与画面感。

3.现代使用

“竦耳”在现代汉语中极少使用,属于文言词汇,常见于古籍或文学性较强的文本中。其近义词包括“竖耳”“侧耳”等,但“竦耳”更强调因警觉、敬畏或专注而主动竖起耳朵的动作。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文用法或上下文,可参考古典文献或相关解析资料。

别人正在浏览...

败服标劲车釭谶词赤色點檢所雕云地络洞感俄景副作用高愁公使乖沮贵德和义红棉黄灵江界讲阅酒胡峻除考死科发酷累拉练靓雅六骏鸾舆麦芽糖毛物马屁精孟林笋木斤臑鳖飘落匹嫡蚍蜉酒草鯆魮菩萨低眉青眼客寝苫枕干日薄西山撒拉颯洒汤汤深仁厚泽审谕爽然自失酸箕苏活隋珠太太天枝铁绠晚甲问卷调查乌合香蒲嚣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