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皓然的意思、皓然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皓然的解释

亦作“皜然”。1.洁白貌。《列子·汤问》:“火浣之布,浣之必投於火。布则火色,垢则布色,出布而振之,皓然疑乎雪。”《后汉书·吴良传》:“ 显宗 以示公卿曰:‘前以事见 良 ,鬚髮皓然,衣冠甚伟。’”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言语》:“已而会雪下,未甚寒。诸道人问在道所经, 壹公 曰:‘风霜固所不论,乃先集其惨澹;郊邑正自飘瞥,林岫便已皓然。’” 宋 陈师道 《元日雪》诗之一:“半夜风如许,平明雪皓然。”《儒林外史》第一回:“来到 秦老 门首,见 秦老 八十多岁,鬚鬢皓然,手扶拄杖。”

(2).形容年老发白。 宋 范仲淹 《养老乞言赋》:“待以常珍,用贵皓然之士;裨其闕政,是询哿矣之言。”

(3).显明貌;光明貌。《大戴礼记·文王官人》:“质色皓然固以安,伪色縵然乱以烦。”《金史·韩玉传》:“此去冥路,吾心皓然,刚直之气,必不下沉。” 刘半农 《阿尔萨斯之重光》:“是日气候极热,南方蔚蓝深处,旭日一轮,皜然自放奇采,尽逐天上云滓,令清明如洗。”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皓然(hào rán)是汉语中具有双重语义特征的形容词,主要从以下两个角度释义:

一、形容须发等物体呈现纯净的白色状态。《汉语大词典》将其定义为"洁白貌",常见于古代文献对年长者仪态的描写,如《孟子·告子上》"犹白雪之白,犹白羽之白"的类比,佐证其作为白色程度副词的用法。现代用例可见于巴金《家》中"皓然白须"的人物形象刻画。

二、描述光亮明洁的视觉特征。《辞海》将其训释为"明亮洁白貌",适用于自然景物描写,如《淮南子·俶真训》"皓然如雪"的比喻,突显其作为状态形容词的语法功能。该用法在当代文学中多用于月光、雪景等意象营造,如朱自清散文"皓月当空"的意境构建。

该词的词源可追溯至甲骨文时期,"皓"字本义为太阳初升时的白光,后经语义扩展形成现代双重含义。《汉字源流字典》指出其造字法属会意兼形声,从"白"部表义,"告"部表声的构形特征。

网络扩展解释

“皓然”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多个角度解析,综合权威词典及文献记载,具体解释如下:

一、核心含义

  1. 洁白的样子
    形容事物如雪般纯净洁白。例如《列子·汤问》中描述火浣布经火洗后“皓然疑乎雪”,比喻其洁白如雪。

  2. 形容年老发白
    多用于描绘人年老时须发斑白的样貌。如宋代范仲淹《养老乞言赋》提到“皓然之士”,即指白发苍苍的老者。

  3. 显明、光明的样貌
    引申为事物鲜明或心境光明磊落。如《大戴礼记》中“质色皓然固以安”,强调本质的纯粹与稳固。


二、文学与语境应用


三、近义词与关联词

若需进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更多用例,可参考《列子》《世说新语》等文献,或查阅沪江词典、汉典等权威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贝子别族补试踩软索草上霜愁多夜长磋砻大做文章栋折榱崩东厮多艺多才悱发疯巅服务隔句含怒宏材大略黄杜黄千叶萑兰江都交知嘉诏洁羞刊正瞉霿胯下之辱冷锋里衖灵金黎祁柳枝词鲡鯣旅进马夫冥雠民王谬巧目今庖正评论员文章平署贫家迫令侵迫起灶权巧三狱三袁姗谤胜友如云神魂荡飏食税粟斯通宵彻旦湍激鼃蠙衣未来生香金衔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