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道士的意思、道士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道士的解释

(1) [Taoist priest]∶指崇奉道教而又从事教务的人

那道士又执令牌,烧了符檄。——《西游记》

(2) [monk]∶修佛道之士的略称。魏晋时指和尚

佛教初传此方,呼僧为道士。——《盂兰盆经疏下》

详细解释

(1).有道之士,道德品质高尚的人。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循天之道》:“古之道士有言曰:‘将欲无陵,固守一德。’” 汉 刘向 《新序·节士》:“ 介子推 曰:‘ 推 闻君子之道,謁而得位,道士不居也,争而得财,廉士不受也。’”《后汉书·第五伦传》:“﹝ 第五伦 ﹞遂将家属客 河东 ,变名姓,自称 王伯齐 ,载盐往来 太原 、 上党 ,所过輒为粪除而去,陌上号为道士,亲友故人莫知其处。”

(2).炼丹服药、修道求仙之士。《汉书·王莽传下》:“卫将军 王涉 素养道士 西门君惠 。 君惠 好天文讖记。” 晋 郭璞 《游仙诗》之二:“青谿千餘仞,中有一道士。云生梁栋间,风出窗户里。借问此何谁,云是 鬼谷子 。” 唐 韩愈 《殿中侍御史李君墓志铭》:“君昆弟六人,先君而殁者四人。其一人尝为 郑 之 滎泽 尉,信道士长生不死之説。既去官,絶不营人事。”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潘烂头》:“ 潘烂头 ,不知何许人,为道士于 京江 ,有异术。”

(3).道教徒。《梁书·沉约传》:“﹝ 沉约 ﹞乃呼道士奏赤章於天,称禪代之事,不由己出。”《资治通鉴·梁敬帝绍泰元年》:“ 齐 主还 鄴 ,以佛、道二教不同,欲去其一,集二家论难於前,遂敕道士皆剃髮为沙门。” 胡三省 注:“道家虽曰宗 老子 ,而 西汉 以前未尝以道士自名,至 东汉 始有道士 张道陵 、 于吉 等,其实与佛教皆起於 东汉 之时。” 俞平伯 《重过西园码头》:“受罪有和尚道士可以超度,想呼奴唤婢则有泥塑的金童玉女。”

(4).*********;和尚。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传·义6*解一·竺道潜》:“ 恢 嘲之曰:‘道士何以游朱门?’ 潜 曰:‘君自覩其朱门,贫道见为蓬户。’” 清 昭槤 《啸亭杂录·王树勋》:“ 松公 故喜佛法, 树勋 投其意指,公大赏鉴,因命易装为道士。”

词语分解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道士汉语 快速查询。

专业解析

道士是汉语中特指道教神职人员的专有名词,其核心含义与宗教实践、社会职能及文化象征密切相关。以下从词典释义、历史演变及文化内涵三方面解析:

一、词典释义

  1. 基本定义

    指信奉道教教义并从事宗教活动的修行者。需经拜师传授戒律、掌握科仪法术,以修炼身心、济世度人为宗旨。来源:《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2. 词源演变

    先秦时“道士”泛指有德之士(《春秋谷梁传》);东汉道教兴起后渐专指道教徒,南北朝时期制度化(《魏书·释老志》)。来源:《汉语大词典》

二、宗教职能与文化角色

  1. 核心职责
    • 斋醮仪式:主持祭祀、超度法事(如《道藏》载“黄箓斋”)
    • 符箓丹鼎:绘制符咒、炼制丹药(正一派侧重符箓,全真派侧重内丹)
    • 堪舆占卜:从事风水布局、占卦解签(《易经》应用体系)
  2. 社会身份

    历史上兼具医师(葛洪《肘后备急方》)、天文学家(唐代李淳风)等角色,民间视为沟通人神的媒介。来源:《中国道教史》

三、现代释义拓展

当代道士需在道教协会注册备案,依《宗教事务条例》开展活动。其修行场所以宫观为主,部分散居道士(火居道)可婚娶居家。职能延伸至传统文化保护、养生指导等领域。来源:国务院《宗教事务条例》

文化注:道士的“道袍”“混元巾”等服饰(《大清会典》规制)、法器(如桃木剑、朝简)均具宗教象征意义,体现“天人合一”哲学观。

网络扩展解释

“道士”是道教神职人员的统称,其含义和演变可从以下方面综合解析:

一、定义与起源

道教经典《太霄琅书经》记载:“人行大道,号为道士。身心顺理,唯道是从,从道为事,故称道士。” 这一概念强调以“道”为核心信仰,并从事相关宗教活动。早期“道士”也泛指道德高尚之人,如汉代董仲舒《春秋繁露》中称“古之道士有言”。

二、历史演变

  1. 魏晋以前:多指“方士”或修佛之人,如《盂兰盆经疏下》提到“佛教初传此方,呼僧为道士”。
  2. 南北朝后:逐渐专指道教徒,而“道人”则用于佛教僧人。

三、称谓与分类

四、职责与修行

道士的核心职责包括:

  1. 教务活动:主持斋醮仪式、符箓法术(如《西游记》中道士烧符檄的记载);
  2. 修炼方式:外丹(炼丹术)与内丹(气功修行)结合,追求身心升华;
  3. 传播道教:通过经典研习、道德教化度化他人。

补充说明

现代对道士的尊称多为“道长”,类似“老师”的敬称。需注意,历史上“道士”一词的佛教指向已逐渐消失,现仅用于道教领域。

(以上内容综合自道教经典释义及历史文献记载,完整信息可参考《道教大辞典》等权威资料。)

别人正在浏览...

百家衣拜洗白旐磅礚半礼薄设设背子笔飞不伏水土超级朝元川红窜却搭鈎呆定倒落多种多样恶事发痧愤火夫调浮丘公高效广爱海壖虹申华辉怀生环涂架阁尖端奸诡坚执交仗絜知金戈铁骑鸡谈救援拘防钧天林墅犁生骍角蒙贵沕穆内寺女管家平射炮秦娥人民群众戎臣羶慕省陈审行寿宴殊刑诉穷田作痛定畏偪闲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