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恶事的意思、恶事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恶事的解释

[evil] 邪6*恶的行为或事例

词语分解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恶事汉语 快速查询。

专业解析

从汉语词典角度解释,“恶事”一词具有以下详细含义及文化内涵:

一、核心释义

  1. 词典定义

    指败坏道德或危害社会的行为。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明确将其解释为“坏事”(第354页),与“善事”构成反义关系。

    例证:《论语·颜渊》中“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的“恶”即含此意。

  2. 延伸内涵

    • 道德批判性:儒家强调“隐恶扬善”(《礼记·中庸》),体现对恶事的伦理否定。
    • 社会危害性:《韩非子·难三》载“罚薄不为慈,诛严不为戾”,反映恶事对法制的破坏性。

二、文化语境中的特殊用法

  1. “恶事行千里”典故

    北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六载:“好事不出门,恶事行千里”,后演变为俗谚,凸显恶事的传播效应。

    文献佐证:明代《增广贤文》将此收录为训诫条目。

  2. 佛教伦理观

    天台宗智顗《法界次第初门》将“恶事”归入“十恶业”,与杀生、妄语等并列为修行戒律。

权威参考文献

  1.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商务印书馆,2016.
  2. 许嘉璐主编.《十三经辞典·论语卷》. 陕西人民出版社,2002.
  3. [汉]韩非著,陈奇猷校注.《韩非子新校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
  4. 周勋初校订.《唐五代笔记小说大观·北梦琐言》. 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

(注:因古籍文献无直接网络链接,标注权威出版社版本信息以确保学术可靠性)

网络扩展解释

“恶事”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以通过以下方面综合解释:

一、基本解释

“恶事”指邪恶的行为或事例,通常用于描述违背道德、法律或社会公序良俗的负面行为。例如:作恶多端、损人利己等行为均可称为恶事。

二、字义分解

  1. 恶(è):
    • 本义为“不好”,如恶劣、恶名;
    • 引申为“凶狠”(如恶霸)或“犯罪的行为”(如恶贯满盈)。
  2. 事(shì):
    • 指具体的行为、事件或情况。

三、出处与用法

四、相关扩展

“恶事”常与“善事”对举,体现传统文化中“善恶有报”的观念。例如《易经》提到“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即强调善恶行为的因果关联。

如需更详细的例句或历史用例,可参考权威词典(如《汉典》《沪江词典》)的完整释义。

别人正在浏览...

阿尔泰语系按论搬兵本臧编帙残汤剩饭趁船弛维冲锋陷锐多一事不如省一事杜十姨蜂屯乌合氛沴公甫贡计馆勾中挂花故方锅底饭海产黑钙土恒论鸿毛泰岱减样架子床紧自蜛蝫扣火夸说魁桀癞子冷盘灵辰林下风泸定桥鹿角鹿聚明发闹腮胡鸟师怒华彭泽翩连黥彭驱扫入座如坐针毡散缺翣菨守尉帨巾死期俗网望梅阁老逶陀紊纷文敏乌呼贤契鸮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