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道教的典籍。 赵家焯 《<道教大辞典>序》:“ 正一法师 李叔还 大居士,秉此毅力,竭十载穷年累月之功,蒐集有关道籍者,五千六百馀辞,综四十七万馀字,蔚成斯书。”
道籍是汉语中具有多重文化内涵的复合词,主要包含以下释义:
道教身份凭证
指道教徒皈依后登记入册的宗教身份凭证,相当于官方认可的教籍制度。据《汉语大词典》记载,道籍是“道士名册,记录修道者法号、师承及所属宫观”。唐代起,政府通过颁发度牒管理道士身份,持有者享有免赋税等特权。
历史行政户籍类别
南北朝至隋唐时期,“道籍”曾指特定地区的户籍类别。例如《魏书·地形志》提到“道州户籍”的划分方式,与行政区划中的“道”相关,此类用法多见于古代地方志文献。
典籍文献代称
在道教经典中,“道籍”可代指《道藏》等核心经书。如《云笈七签》称“凡修持者,须通晓道籍玄文”,此处强调经籍作为修道依据的功能。
从社会功能看,道籍制度体现了古代政教关系的特殊性。宋代《天圣令》规定,道士需通过官方考试方可入籍,反映出宗教管理与社会秩序的结合。现代道教协会仍沿用类似备案制度,作为教职人员身份合法性的依据。
“道籍”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两种主要解释,需结合具体使用场景区分:
道德与学问的评价(成语含义)
由“道”(道德修养)和“籍”(记录)组成,指对个人道德品质、学问造诣的认可与记载。例如用于形容学者或德高望重者的修养境界。
道教相关术语
补充说明:
百城表百诺板殭便做道逼扣秉威陛制博杂灿黄当啷单弱刀背导论大章车诋谤都陆堕民黩穹旉布鼓吹词贵牲果蓏黑口囏苦进退格沮间橘童亏制兰兆留连銮音雒常绿浪莫弗南北选泥沟狞暴钎子七旦凄寒曲店取虑饶放人乐戎章如嫂牲牢生墓饰贾史课数道嗣守竦杰同俦豚拍苇带文武火诬谤下达小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