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调役的意思、调役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调役的解释

赋税和徭役。《后汉书·光武帝纪下》:“时兵革既息,天下少事,文书调役,务从简寡。”《南史·孝义传上·陈玄子》:“ 建武 三年, 明帝 詔表门,蠲调役。” 宋 岳珂 《金陀粹编·行实编年六·遗事》:“所部兵二万餘人,守御者半,攻讨者半,东西调役,畧无乏事。”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调役”是中国古代历史文献中常见的复合词,具体解释如下:

一、基本词义 指赋税与徭役的组合,其中:

二、历史背景 该词常见于汉至南北朝时期,例如:

  1. 《后汉书·光武帝纪》提到“调役从简”,反映东汉初年战乱后减轻赋税劳役的政策;
  2. 《南史》记载南朝宋明帝“蠲调役”(免除赋役),说明该词在南北朝仍被广泛使用。

三、应用场景 多用于描述国家财政政策或民生状况,如宋代岳珂《金陀粹编》用“东西调役”描述军队后勤中人力与物资的调配。

四、演变关系 “调”作为独立税种始于曹魏的户调制(每户纳绢二匹、绵二斤),后与“租”“役”并称“租庸调”,成为唐代前期主要税制。

网络扩展解释二

调役(diào yì)一词是汉语中的一个词语,其拆分部首为言和彳,共有10个笔画。调役一词来源于中国古代的官制,用来指代对官吏或军队的调遣、调动。在繁体字中,调役的写法为調役。古代汉字书写方式中,调役的写法可能会有所不同。 以下是一些关于调役的例句: 1. 将军下达了调役令,士兵们立即行动起来。 2. 御史台负责监督官员的调役过程,确保执行的公正和顺畅。 以下是一些与调役相关的词汇: 1. 调遣(diào qiǎn):调动并派遣到特定地点或特定任务。 2. 调度(diào dù):根据需要进行安排、调整和指挥。 3. 役使(yì shǐ):强迫别人做某件事,通常带有负面的意味。 4. 撤兵(chè bīng):解散或调离军队。 根据你的要求,以上是关于调役的一些基本信息。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别人正在浏览...

碍难按本白日鬼搬唱绊脚石边材表解逼蹴怅然若失辰参舂杵出苗篡改翠簟打胡旋盗篡打泡點苔砥砺名节地沥青豆包端门藩衍风貌偾蹶愤烈分设浩居赫胥宦者令霍山健节挤出荆扉锦鳞书禁围酒米隽德开门卡通口气厘举邻篴隆替乱将蒙茏前政奇蹇秦素起支穰灾韶稚爽理説谎宋家香田墅尉荐危险性武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