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在 山西省 霍县 东南。《周礼·夏官·职方氏》:“ 河 内曰 冀州 ,其山镇曰 霍山 。” 郑玄 注:“ 霍山 在 彘阳 。”按 彘阳 后汉 时改 永安县 ,即今 山西省 霍县 。
(2). 安徽 天柱山 的别名。在 安徽省 潜山县 。 汉武帝 以 衡山 辽旷,移岳祠于 天柱山 ,以后俗人呼之为南岳,故又名 天柱山 为 霍山 。《汉书·武帝纪》“登 灊 天柱山 ” 唐 颜师古 注:“ 应劭 曰:‘灊音若潜,南岳 霍山 在 灊 , 灊 ,县名,属 庐江 。’ 文颖 曰:‘ 天柱山 在 灊县 南,有祠。’”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禹江山水泽地所在》:“ 霍山 为南岳,在 庐江 灊县 西南, 天柱山 也。”
(3).在今 广东省 龙川县 东北。传说 秦 时有 霍龙 避乱隐居于此,遇真人给他金液还生丹,功成仙去。后人因以霍名山。 宋 苏轼 《江涨用过韵》:“已连涨海白,尚带 霍山 緑。” 王文诰 辑注引 查慎行 曰:“《广东旧志》:‘ 霍山 在 龙川县 北一百里。’”
霍山是一个多义词项,在汉语词典中主要有以下三层含义,分别对应地理实体、文化象征及姓氏来源:
霍山县位于安徽省西部,大别山北麓,隶属六安市。其命名源于历史沿革与地理特征:
在宗教文化中,“霍山”特指道教洞天福地体系中的南岳衡山,承载深厚信仰内涵:
“霍山”作为姓氏属中华复姓之一,渊源可溯:
“霍山”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多重含义,主要涉及地理名称和历史文化的演变。以下是综合多个来源的详细解释:
地理位置
位于安徽省西部大别山北麓,总面积约2043平方公里,人口约36.5万,辖16个乡镇。东邻舒城、岳西,南接太湖及湖北英山,西连湖北罗田,北靠金寨。
历史沿革
生态与文化
森林覆盖率71.9%,生物物种超6500种,是大别山生态核心区。
地理与地位
位于山西省霍州市东南,古称“太岳山”,是古代冀州的“中岳”,后为五镇之首(北方镇山)。最高峰五龙壑海拔2500米,南北绵延200公里。
历史意义
安徽省天柱山别名
汉武帝曾移南岳祭祀至天柱山(今安徽潜山县),故天柱山亦称“霍山”。
广东省龙川县霍山
传说秦代霍龙隐居于此得道,山名源于此,属神话色彩的地名。
“霍山”需结合语境区分:
如需进一步了解某地详情,可查阅对应来源。
兵匠避贤路不舍昼夜不识面步头彩船采兰赠芍差量唱唤澈夜充衢出甲春去夏来杜茎山恩休噩兆服务态度灌顶桂花酒毫光鸿儒硕学鸿章还礼回车祸愆劫烧急风鸡林鯨甲赍物垲壤抗偶旷爽跨越兰焚列埒陵夺泸州迈古超今面没罗勉勉魔女内忧逆先女祸牵愁抢时间乾健乞请取夏衣赛色幓纚神领意造天文学题芽凸面镜威械我每香缕相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