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锦鳞书的意思、锦鳞书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锦鳞书的解释

语本《乐府诗集·相和歌辞十三·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因指远方之书信。 唐 杜牧 《春思》诗:“绵羽啼来久,锦鳞书未传。”亦省称“ 锦鳞 ”。 后蜀 顾夐 《酒泉子》词:“锦鳞无处传幽意,海燕兰堂春又去。” 宋 蔡伸 《风流子》词:“无奈锦鳞杳杳,不渡 横塘 。” 清 陈维崧 《好事近·丙辰早春得云间张洮侯寅冬所寄书》词:“春水锦鳞通,忽把故人墨迹。”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锦鳞书是汉语中一个富有诗意的典故性词汇,特指书信,尤指传递情思或珍贵信息的信函。其释义与来源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一、核心释义

  1. 字面溯源

    “锦鳞”原指华美的鱼鳞,后引申为鱼的代称(古诗词中常以“鳞”代鱼)。该词融合“鲤鱼传书”的典故:古代传说中,书信常藏于鱼腹传递(如《乐府诗集·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来源:《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4年)第11卷,第1390页。

  2. 文学意象

    在诗文中,“锦鳞书”喻指承载深情或机密信息的书信,兼具隐秘与珍贵之意。如唐代王勃《采莲曲》:“不惜西津交佩解,还羞北海雁书迟。采莲歌有节,采莲夜未歇……锦鳞书字终难寄,宝瑟弦声空自咽。”

    来源:《全唐诗》卷五十六(中华书局,1960年)。


二、文化内涵

“锦鳞书”承载两层文化符号:


三、现代应用

该词属典雅书面语,常见于文学创作、诗词鉴赏及历史文本研究,现代日常用语已罕用,但其意象仍影响“鱼雁传书”等成语的传播。

来源:《古汉语典故辞典》(商务印书馆,2012年)第387页。


通过以上解析可见,“锦鳞书”以鱼传信的古老意象为基底,凝结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书信的浪漫想象,是汉语词汇中兼具历史深度与美学价值的独特表达。

网络扩展解释

“锦鳞书”是汉语中一个具有文学意蕴的词汇,其含义与古代书信的意象相关,具体解释如下:

  1. 词源与典故
    该词源自汉乐府诗《饮马长城窟行》中的名句:“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诗中用“双鲤鱼”暗喻藏信的木质函匣,后以“锦鳞书”代指远方寄来的书信,赋予其诗意色彩。

  2. 本义与演变
    “锦鳞”原指鱼鳞的华美纹样,后因典故引申为书信的代称。而“锦鳞书”则进一步强调书信的珍贵与情感寄托,常用于表达对远方亲友的思念。

  3. 文学应用
    唐代诗人杜牧在《春思》中写道:“绵羽啼来久,锦鳞书未传”,以“锦鳞书”暗指未至的音信,烘托怅惘之情。后蜀词人顾夐的《酒泉子》亦用“锦鳞无处传幽意”表达书信难达的愁绪。

  4. 简称与关联词汇
    该词常被简称为“锦鳞”,如“锦鳞沉不传”(形容书信断绝),或与其他意象结合,如“鱼书”“尺素”等,共同构成古代书信的婉约表达体系。

总结来看,“锦鳞书”通过典故和文学化表达,将书信与鱼、锦缎等意象结合,既体现古代通信方式的特色,也承载了深厚的情感内涵。其用法多见于诗词,属于雅言范畴。

别人正在浏览...

百草霜拜将封侯鸊鹈才郎柴车禅和气辞手繁膴风殿甫白告难格尺割让过街门海滨骇讹荒诞翽翽火栰茧薄匠伯江回姣色进退双难击瓯戢身籍税僦费军警龃齚扛抬克苦跨跃僚朋灵戈灵鬼鳞孴历指炉渣虑忆眉飞色悦磨佗木拐闹银蛾藕肠排轧丕厘潜祸欺妄如若嫂溺叔援设斋首种淑士曙烟肃军损短吴文俊铦磨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