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即 赫胥氏 。 汉 袁康 《越绝书·外传记宝剑》:“ 轩辕 、 神农 、 赫胥 之时,以石为兵,断树木为宫室。” 三国 魏 嵇康 《太师箴》:“ 赫胥 既往,绍以 皇羲 。” 唐 杨炯 《益州新都县学先圣庙堂碑》:“洎乎 尊卢 、 赫胥 之代, 驪连 、 栗陆 之君。”参见“ 赫胥氏 ”。
赫胥在汉语词典中的释义如下:
指传说中上古时代的帝王,常见于道家典籍。如《庄子·马蹄》载:“夫赫胥氏之时,民居不知所为,行不知所之。”此处“赫胥氏”被描述为与民共处、无为而治的远古君主,象征淳朴自然的时代。此释义源于《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及《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的考据。
作为罕见姓氏,“赫胥”源于古部族名。据《通志·氏族略》记载,赫胥氏后裔以先祖称号为姓,属华夏古老姓氏之一。此说见于《辞源》(商务印书馆)的姓氏考释条目。
《庄子·胠箧》提及“昔者容成氏、大庭氏、赫胥氏……”,将赫胥氏与神农、伏羲等古帝王并列,反映其作为道家理想化统治者的象征意义。中华书局点校本《庄子集释》对此有详细注解。
南宋罗泌《路史·前纪》称赫胥氏“以庖厨为政”,描述其教民熟食的事迹,体现古代文献对部族文化的追溯。
参考文献来源
“赫胥”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多重含义,以下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的解释:
赫胥氏
指传说中的上古帝王,部分典籍认为与炎帝相关。晋代郭象注《庄子》时提到“赫胥,盖炎帝也”,唐代成玄英进一步解释其名源于“赫然之德,使民胥附”(德望显著,百姓归附)。
据《路史》等记载,赫胥氏又称“赫苏氏”,葬于衡山朝日峰,被认为是华夏文明早期的代表人物之一。
姓氏来源
“赫胥”亦可作为复姓,但现代较为罕见。例如提到“赫胥”是汉语词语中的姓氏,且“赫”本身也是常见单姓。
基本含义
成语“赫胥”由“赫”(显著、盛大)和“胥”(全、都)组成,形容声音洪亮、气势威严庄重的状态。
例:在正式演讲或仪式中,可用“赫胥”描述场景的庄严感。
使用场景
多用于文学或历史文本中,如汉代《越绝书》提到“轩辕、神农、赫胥之时,以石为兵”,此处强调上古时代的恢弘气象。
字形与字义
“胥”字本义为古代小吏或蟹酱,但在“赫胥”中主要取其“全体、协同”的引申义。
“赫”则强调显著、盛大,如“显赫”“煊赫”等词。
现代引用
严复翻译的《天演论》中提及英国学者赫胥黎(Thomas Huxley),其姓氏“赫胥”属音译,与中文原词无直接关联。
“赫胥”需结合语境理解:
①历史人物:上古帝王,可能与炎帝相关;
②成语/形容词:形容庄严洪亮之声;
③姓氏:现代较少见,但存在复姓形式。
建议在文献中遇到时,参考上下文判断具体含义。
白剌擦参审澄渟畜牲呆不腾大事不糊涂洞澈对流层饭资附臣伏枥歌呼宫廷文学光澄寒草衡钧皇妃黄袍加身壶瓶剑树齎嗟警察局荆棘列精馏亮彻论説文緑藻履正麻辘辘马牦满坎朦昧命门暮四朝三飘然千户硗瘠起栋碛历青甲钦念卭卭日月相柔闲入狱三事色觉尚书省神凤使臣石蜜石尤风熟口筒簟慰眼闻奏显发纤弓小蟾邪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