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抟的意思、调抟的详细解释
调抟的解释
理齐扎捆。《艺文类聚》卷五八引 汉 蔡邕 《笔赋》:“削文竹以为管,加漆丝之缠束,形调摶以直端,染玄墨以定色。”
词语分解
- 调的解释 调 (調) à 安排处置:调令。调用。调度(?)。调动。调任。调防。调兵遣将。 访查了解:调查。调研。 音乐上高低长短配合和谐好听的一组音,字音的高低升降:调子。调号。调式。腔调。曲调。大调。小调。南
- 抟的解释 抟 (摶) á 把东西揉弄成球形:抟泥球。抟纸团。 凭借:“抟扶摇而直上”。 笔画数:; 部首:扌; 笔顺编号:
网络扩展解释
“调抟”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在不同来源中存在差异,需结合权威性较高的资料进行综合解释:
-
基本释义
该词读作diào tuán(非所述的“diào niǎn”),核心含义为“理齐扎捆”。例如汉代蔡邕《笔赋》中描述的制笔过程:“削文竹以为管,加漆丝之缠束,形调摶以直端”,指将笔毛整理捆扎成笔管。
-
字义解析
- 调:此处读作“diào”,含整理、调整之意(参考《艺文类聚》中“调摶以直端”的语境)。
- 抟:读作“tuán”,原指揉捏成团,引申为捆扎、修饰(如提到“抟泥团”的用法)。
-
使用场景
主要用于描述对物品进行系统性整理和固定的动作,例如古代文献中制笔、捆束竹简等场景,现代较少使用。
-
注意差异
部分非权威来源(如)将其解释为“调整仪容仪表”,但该用法缺乏古籍支持,可能是误读或引申义,建议以文献原意为主。
建议参考《艺文类聚》等古籍用例,将该词理解为通过整理捆扎使物品规整的技术性动作,更多资料可查看来源、4、5。
网络扩展解释二
抟(tuán)是一个汉字词,多用于古代文献中,现代汉语中很少使用。下面是关于这个词的一些相关信息:
拆分部首和笔画:
抟的部首是手,笔画数为7。
来源:
抟这个字的来源和含义不太确定,但据说可能是与制陶相关的一个词。在古代,人们用手将陶土揉捏成形状,可能就是与这个动作有关。
繁体:
抟的繁体字是摶。
古时汉字写法:
在古代,抟这个字的写法有一些变体,但都围绕着手的形状来表达。例如,有时候手的形状用三点来表示。
例句:
1. 久经风雨的手艺人能够抟土成器。
2. 他的双手灵巧地抟起了一团泥巴。
组词:
抟土、抟陶、抟干、抟饼
近义词:
捏、揉、捻
反义词:
散、松
希望这些信息能帮助到你!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