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怀着哀痛之情。 汉 刘向 《九叹·忧苦》:“外彷徨而游览兮,内惻隐而含哀。” 三国 魏 嵇康 《与阮德如》诗:“含哀还旧庐,感切伤心肝。” 梁启超 《饮冰室诗话》一六6*四:“ 晋 人有自署 少瘦生 者,以《辽东感事》十二章见寄……‘今度陆沉谁任咎,梦梦天地亦含哀。’”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含哀汉语 快速查询。
“含哀”指怀着哀痛、悲伤的情感,常用于文学或古典语境中,表达隐忍或深沉的悲痛。以下是详细解释:
基本含义
“含”表示“心怀、包含”,“哀”指“悲痛、悲伤”,组合后意为内心怀着哀伤的情绪,如“含哀还旧庐,感切伤心肝”(嵇康诗句)。
情感特点
不同于直接表露的悲伤,“含哀”更强调情感的内敛性,例如“外彷徨而游览兮,内惻隐而含哀”(刘向《九叹·忧苦》),描述外在行为与内心哀痛的对比。
古典诗文
常见于借景抒情的场景,如梁启超诗句“梦梦天地亦含哀”,通过自然意象烘托哀伤氛围。
现代用法
现代多用于书面语或文学创作,如“含哀低语”“目光含哀”,突出含蓄的悲情表达。
总结来看,“含哀”是文言色彩较浓的词汇,需结合语境理解其内敛的哀伤情绪。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汉代至近代的文学典籍。
含哀是指心中充满了悲伤和忧愁的意思。当一个人经历了伤感的事情,内心深处会充满了哀伤的情绪和感受,这时可以用含哀来形容。
含哀这个词的部首是口,总共有9个笔画。
含哀最早出现在《庄子》一书中,用来形容人们心中的哀愁和伤感。此后,这个词逐渐在文学作品中普及开来,成为汉语中常用的词汇。
含哀的繁体字为「含哀」。
在古代,含哀的写法与现代略有差别,古时的写法为「含嶷」。
含哀可以组成一些相关的词汇,例如:含哀欲绝、含哀含痛、含哀忍痛等。
含哀的近义词包括:悲哀、忧伤、悲伤、愁苦等。
含哀的反义词可以是:欢悦、快乐、幸福、满足等。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