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露的意思、调露的详细解释
调露的解释
乐曲名。《文选·任昉<奉答敕示七夕诗启>》:“寧足以继想《南风》,克谐《调露》。” 李善 注引 宋均 曰:“《调露》,调和致甘露也,使物茂长之乐。” 刘良 注:“四节不相违,谓之《调露》之乐。” 唐 薛廷珪 《授徐彦枢礼部员外郎制》:“情田万顷,瑶林将玉树森罗;文律九成,《调露》以《承云》交奏。”
词语分解
- 调的解释 调 (調) à 安排处置:调令。调用。调度(?)。调动。调任。调防。调兵遣将。 访查了解:调查。调研。 音乐上高低长短配合和谐好听的一组音,字音的高低升降:调子。调号。调式。腔调。曲调。大调。小调。南
- 露的解释 露 ù 靠近地面的水蒸气,夜间遇冷凝结成的小水球:露水。白露。寒露。朝(乷 )露。甘露。 在室外,无遮盖:露天。露宿。露营。 加入药料或果子汁制成的饮料或药剂:露酒。枇杷露。 滋润:覆露万民。 表现,
专业解析
“调露”是一个具有特定历史文化内涵的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汉语词典角度和古籍应用两方面进行详细阐释:
一、 核心释义:调和甘露,喻指德政祥瑞
- 字面解析: “调”意为调和、协调;“露”指露水,常被视为天降的甘霖、祥瑞之物。
- 引申义: “调露”合用,其核心含义是指“调和甘露”,象征着风调雨顺、阴阳和谐、上天降下祥瑞。在古代文献中,它常被用来比喻或形容帝王施行德政,感动上天,使得天降甘露以昭示祥瑞。这是一种对统治者政绩和天下太平景象的赞美之词。据《汉语大词典》记载,“调露”意指“谓风调露降也。指太平祥瑞”。
二、 古籍用例:帝王德政的象征
- 此词多见于古代史书、颂文或与祥瑞相关的记载中。例如:
- 南朝梁沉约的《瑞石像铭》中有:“调露降民,磬石兴响。” 此处的“调露”即指上天因帝王德政而降下甘露祥瑞。
- 唐代史书或文集中也可见其用于描述盛世景象或帝王功绩。如《旧唐书》等史籍在记载祥瑞或歌颂治世时可能使用此词。
三、 作为年号的历史背景
- “调露”在历史上曾作为唐高宗李治的年号使用。
- 使用时间: 公元679年六月至680年八月(唐高宗在位期间)。
- 命名寓意: 选择“调露”作为年号,其用意正是取其“调和甘露,天下太平”的祥瑞、和谐之意,寄托了统治者对国泰民安、政治清明的期望。《辞源》释义为“唐高宗年号”,其命名来源即基于上述祥瑞含义。
四、 现代汉语中的使用
- 在现代汉语日常使用中,“调露”一词已非常罕见,主要出现在研究古代历史、文献、年号或特定古典文学作品的语境中。其含义的理解需紧密结合其历史背景和古籍用例。
“调露”一词源于古代对天降甘露这一自然现象的祥瑞解读,核心含义指“调和甘露”,用以比喻帝王德政感天动地,带来太平盛世。它曾作为唐高宗的年号使用,体现了这一吉祥寓意。如今,该词主要作为历史词汇存在于古籍研究和历史叙述中。
网络扩展解释
“调露”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多种含义,需结合具体背景理解:
-
成语含义
- 基本解释:指揭露真相或秘密,由“调”(揭露)和“露”(暴露)组合而成,发音为tiáo lù。
- 使用场景:多用于描述揭发阴谋、揭示事物本质等,例如“调露某人的真实意图”。
-
历史年号
- 唐代年号:唐高宗李治的年号,使用时间为公元679年至680年。
- 历史事件:调露元年(679年),唐朝曾平定西域叛乱并重置四镇,次年改元永隆。
-
乐曲与古义
- 乐曲名:古代乐曲《调露》,象征调和甘露、万物繁茂,见于《文选》等文献。
- 自然调和:指阴阳调和、雨水均匀分布,如《调露》乐寓意自然和谐。
使用注意:需根据上下文区分其含义。成语用法偏向揭露真相,历史语境则多指年号或乐曲,建议结合文献进一步验证具体用法。
别人正在浏览...
騃蹇奥匈帝国百弄卑以自牧迸騞不瓤超産车辆厂乘凌楚恻垂委怵息刺戒搭乘带便断理方扬梵世飞軨风炉风马牛不相及盖头换面耕根车犷悍灌辟桂膏桓山之泣呼韩撝诃家公驾凌俭贫饯饮基点靖气酒娘子慨然应允开照可的松良因灵洞民官拍肩陪寮泼货青芳曲兵屈屈日瘦丧尽天良三铉纱冠上网势不可遏水祅通比同涂纬俗哮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