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通比的意思、通比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通比的解释

(1).串通勾结。《韩非子·八经》:“阴使时循以省衰,渐更以离通比。” 陈奇猷 集释:“此句当係言离臣下相通、比周之术。”

(2).总起来考核,总算。 宋 苏轼 《论役法差雇利害起请画一状》:“令诸县不得将逐等人户,各别比较,须得将上三等人户,都数通比。”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升迁·销号件》:“諭令经承原差,将承催号件,严行催结,定于某日通比。”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通比"是汉语中一个复合词,其核心含义可从构词法和语义演变两个角度解析:

一、基本词义 "通"在《汉语大词典》中表"普遍、全部"之义(来源:汉典zdic.net/hant/通),"比"则指"比较、类比"(来源:汉典zdic.net/hant/比)。二字合称最早见于《周礼·地官》"以通比其要",郑玄注:"通比,谓综合比较整体情况"。现代汉语中引申为"通过整体对比得出普遍规律或标准比例"。

二、引申应用

  1. 古籍用例:《九章算术》卷三记载"以粟求粝米,通比九之",指通过比例换算粮食加工标准(来源: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ctext.org/zh)。
  2. 现代用法:统计学中特指"通过整体数据计算得出的标准化比率",如《数学辞海》定义其为"消除基数差异的综合比例参数"(来源:termonline.cn)。

三、特殊语境 在方言中存有差异用法,如《蜀方言证》载"通比作总括解",但此用法未进入现代汉语规范体系(来源:中国方言保护工程archive.org/dialect)。当代权威辞书仍以比例换算为核心释义。

网络扩展解释

“通比”是一个多义词,具体含义需结合语境理解,主要包含以下三种解释:


一、古代文献中的含义

  1. 串通勾结
    源自《韩非子·八经》:“阴使时循以省衰,渐更以离通比。”此处指臣下相互勾结、谋私的行为。
    例句:古代政治斗争中,官员常因“通比”之嫌被弹劾。

  2. 总起来考核、总算
    宋代苏轼在《论役法差雇利害起请画一状》中提到:“令诸县不得将逐等人户各别比较,须得将上三等人户都数通比。”指汇总数据统一考核。
    现代用法:多用于历史文献或特定语境,如“通比账目”。


二、数学领域的特殊用法

在比例问题中,通比法指将多个比例调整为中间项相同后进行合并。例如:
已知a:b=3:2,b:c=4:5,可调整为a:b:c=6:4:5(通过统一中间项b的值)。
公式表示:
$$
a:b = 3:2 quad Rightarrow quad a:b = 6:4
b:c = 4:5 quad Rightarrow quad a:b:c = 6:4:5
$$


三、其他释义与争议


总结使用场景

语境 含义 权威来源
古代政治、文献 串通勾结;汇总考核 《韩非子》、苏轼著作
数学问题 比例合并方法 数学题解析(需注意来源)
现代词典 比较类推(存疑) 查字典等工具书

建议根据具体语境选择释义,古籍和数学场景下的用法更为明确。如需深入考证,可参考《韩非子》或宋代相关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保状崩愧竝舍不成话长寿忡忡处士星从跸丹黄道训啑啑锭铁地雁东林十八贤蜚短流长風癲公非先生滚杂宏域火中莲谏笋简验进禄加官金友矜纵牢藉劳形略行练禫六駮柳芳历流苹乱梯盲人扪烛目光如镜品料欠据乞儿相秋毫三忠纱厨沙幕扇构山影深入浅出手板支颐守宫霜灾苏州码子苔阶逃号通假通远途穷乌翅兀臬详当湘水西广犀角烛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