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奥匈帝国的意思、奥匈帝国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奥匈帝国的解释

欧洲封建帝国。1867年,奥地利帝国统治者迫于内外矛盾,与匈牙利贵族妥协,建立二元制帝国。帝国分为奥、匈两部分,同为主权国家,有各自的议会和政府,奥地利皇帝兼为匈牙利国王。第一次************中战败,于1918年瓦解,分别建立起奥地利、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三国。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奥匈帝国(德语:Österreich-Ungarn;匈牙利语:Osztrák–Magyar Monarchia),是1867年至1918年间存在于中欧的一个二元君主制国家。从汉语词典及历史名词解释的角度,其详细含义可归纳如下:


一、基本定义

奥匈帝国是由奥地利帝国通过《1867年奥匈折衷方案》改组而成的二元制君主国。其核心特征为:


二、历史背景与形成原因

  1. 奥地利帝国的危机:

    19世纪中叶,奥地利帝国在普奥战争中失利,匈牙利民族主义高涨。为缓解内部矛盾,哈布斯堡王朝被迫与匈牙利贵族达成妥协。

  2. 《奥匈折衷方案》(1867年):

    正式确立二元体制,赋予匈牙利高度自治权,皇帝弗朗茨·约瑟夫一世同时担任奥地利皇帝和匈牙利国王。


三、政治制度特点

  1. 二元主权:
    • 奥地利议会(维也纳)与匈牙利议会(布达佩斯)分别管理各自领土,仅共同事务由“共同部长会议”协调。
    • 两国每十年协商一次共同财政预算,常因利益分配引发冲突。
  2. 民族矛盾:

    帝国包含德意志人、匈牙利人、捷克人、波兰人、乌克兰人、罗马尼亚人等十多个主要民族,少数民族(如斯拉夫族群)长期争取自治权,成为帝国不稳定的核心因素。


四、解体与历史影响


权威参考资料

  1. 《辞海》(第七版) "奥匈帝国"词条,上海辞书出版社,2019年。
  2. 《世界历史名词》,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科学出版社,2020年。
  3. 《不列颠百科全书》 "Austria-Hungary"条目,Encyclopædia Britannica Inc.,在线版。
  4. 《欧洲近代史》 李宏图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8年(第四章:多民族帝国的兴衰)。

网络扩展解释

奥匈帝国是欧洲历史上一个重要的二元君主制国家,存在于1867年至1918年。以下从多个维度进行解释:


一、定义与成立背景

  1. 基本定义
    奥匈帝国(德语:Österreich-Ungarn)是由奥地利帝国与匈牙利王国通过《1867年奥匈折衷方案》组成的二元君主国,双方共享君主(奥地利皇帝兼匈牙利国王)、军队和外交政策,但内政独立。

  2. 成立背景
    奥地利在1866年普奥战争中败于普鲁士,失去德意志邦联领导权。为避免匈牙利独立,奥地利统治者弗朗茨·约瑟夫一世与匈牙利贵族妥协,改组为奥匈帝国。


二、政治结构与特点

  1. 二元君主制

    • 内莱塔尼亚(奥地利部分):包括维也纳、波希米亚(今捷克)等地。
    • 外莱塔尼亚(匈牙利部分):涵盖匈牙利本土及特兰西瓦尼亚(今罗马尼亚)等。
    • 两国各有独立议会、政府和法律,但君主、军队、外交和财政由帝国中央政府统一管理。
  2. 多民族与内部矛盾
    帝国包含11个主要民族(如德意志人、匈牙利人、斯拉夫人等),民族矛盾尖锐,尤其是斯拉夫民族对自治权的诉求,成为解体的重要诱因。


三、国家实力与影响力

  1. 经济与军事

    • 工业实力位居欧洲前列,斯柯达兵工厂的重炮技术领先全球。
    • 农业资源丰富,粮食产量占欧洲重要比重。
  2. 国际地位
    作为欧洲传统列强之一,奥匈帝国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是世界八大强国之一,领土面积约67万平方公里(欧洲第二),人口超5000万。


四、解体与遗产

  1. 一战与解体
    1914年皇储斐迪南大公在萨拉热窝遇刺,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成为一战导火索。战败后,帝国于1918年瓦解,分裂为奥地利、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等国家,部分领土并入波兰、南斯拉夫、罗马尼亚和意大利。

  2. 历史评价
    奥匈帝国的解体标志欧洲传统多民族帝国的终结,其复杂的民族问题为后来的巴尔干冲突埋下伏笔。


奥匈帝国是近代欧洲多民族国家的典型代表,其兴衰反映了民族主义与帝国体制的深刻矛盾。若需更完整信息,、及。

别人正在浏览...

八材拜礼半流体刍荛初生犊儿单究雕靡递盏东溟搤腕访覃否德高概高亢高燎馆选还笏合室鸿渥后圣黄瓜检视叫吖吖洁正鸡骨支牀机难轻失金明门箕山之节军医叩心兰芝常生林坰落梅风驴友茫漠每逢末屑平平常常皮亚诺公理倩服前覆后戒上周沈光香戺陛水虎说好泗沂讼缿邃情叨光屠酤儿脱免翫鲍枉口诳舌亡阙汪汪痿废问绞无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