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网的意思、上网的详细解释
上网的解释
操作电子计算机进入互联网,在网络上进行信息检索、查询等(跟‘下网’相对)。
词语分解
- 上的解释 上 à 位置在高处的,与“下”相对:楼上。上边。 次序或时间在前的:上古。上卷。 等级和质量高的:上等。上策。上乘(佛教用语,一般借指文学艺术的高妙境界或上品)。 由低处到高处:上山。上车。上升。 去
- 网的解释 网 (網) ǎ 用绳、线等结成的捕鱼捉鸟的器具:鱼网。网罗。网开一面(喻用宽大的态度来对待)。网漏吞舟(喻法令太宽,使坏人漏网)。 形状像网的东西:电网。发网。 像网一样的纵横交错的组织或系统:网点。
专业解析
从汉语词典角度解析,“上网”一词的含义可拆解为以下三个层面:
一、字义溯源与构词逻辑
•“上”:取“连接、进入”之意(《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第1135页),体现主动接入的动作性。
•“网”:原指网状物,引申为“互联网”(Internet)的简称(《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第1352页),指由计算机相互连接形成的全球性信息网络。
二者组合构成动宾短语,字面意为“接入网络”。
二、现代规范释义
指用户通过计算机、手机等终端设备,利用通信技术(如宽带、移动网络)访问互联网资源的行为。核心特征包括:
- 技术依赖:需借助调制解调器、路由器等硬件及TCP/IP协议实现连接(参见《中国大百科全书·电子学与计算机卷》)。
- 行为目的:涵盖信息检索(如浏览网页)、实时通信(如即时聊天)、数据交互(如文件传输)等活动(《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第3版,第1147页)。
三、社会应用场景
在当代语境中,“上网”延伸指代一切在线活动,例如:
•生活场景:在线购物(网购)、远程办公、社交媒体互动;
•技术演进:从早期电话拨号上网(56K Modem)发展到光纤宽带、5G移动网络(参见工业和信息化部《通信业发展统计公报》)。
权威来源参考:
-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2016.
- 《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第3版),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4.
- 《中国大百科全书》网络版:https://www.zgbk.com/(电子学与计算机卷“互联网”条目)
- 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通信业发展统计报告》:https://www.miit.gov.cn/(年度公开数据)
(注:词典释义部分未标注链接因纸质出版物无直接电子源,在线来源均采用官方可验证链接)
网络扩展解释
“上网”是一个现代常用词汇,通常指通过电子设备连接到互联网(Internet),进行信息获取、交流或操作的行为。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理解:
1.基础定义
“上网”即“接入互联网”,指用户通过电脑、手机、平板等终端设备,利用有线(如光纤)或无线(如Wi-Fi、移动数据)技术,连接到全球性的计算机网络(互联网),从而访问网站、使用在线服务或进行数据交互。
2.技术实现
- 设备:需具备网络功能的设备(如路由器、调制解调器)及终端(电脑、手机)。
- 网络服务提供商(ISP):用户通过运营商(如中国电信、Comcast)提供的服务接入互联网。
- 协议与地址:依赖TCP/IP协议,每台设备有唯一IP地址,实现数据路由。
3.常见活动
- 信息获取:浏览新闻、搜索资料、观看视频。
- 社交沟通:使用微信、微博、Facebook等平台。
- 商业行为:网购(如淘宝、亚马逊)、在线支付、远程办公。
- 娱乐与学习:游戏、在线课程、流媒体(如Netflix)。
4.历史与发展
- 起源:1960年代美国国防部ARPANET项目为雏形,1983年TCP/IP协议确立为互联网基础。
- 普及:1990年代万维网(WWW)发明后,互联网从学术走向大众。
- 移动化:2010年后智能手机普及,推动“随时随地上网”。
5.相关术语辨析
- “联网”:广义指设备连接网络(不一定是互联网)。
- “在线”:特指当前处于联网状态(如“在线聊天”)。
- “冲浪”:比喻随意浏览网页(源自早期网民对Web Surfing的戏称)。
注意事项
- 网络安全:需防范病毒、钓鱼网站、隐私泄露。
- 合理使用:避免沉迷网络或依赖虚假信息。
如果需要更深入的技术细节(如DNS解析、HTTP协议等),可进一步说明方向。
别人正在浏览...
安分安忍扁扁冰斗冰冸并网长笑産具赤留乞良臭老九酬纳锤鈎辍战从属大穷典蒙颠仆钓璜老东不识断壁残璋诟辱光芒万丈桂燎归投还风汉氏轰轰烈烈降典践言讥揣解分九娘髡屯里人龙刍抡选禄钱履屐吕律马叉门匠明茂霹拍乾瘪愆旸旗满穷年累月耆婆耆婆耆儒硕老气汹汹七菹染翰成章散畅少年维特的烦恼四神嗣业逃遯贴染王氏子向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