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柏舟之节的意思、柏舟之节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柏舟之节的解释

指妇女丧夫后守节不嫁。同“柏舟之誓”。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柏舟之节"是中国古代文学中具有特定文化内涵的典故成语,由"柏舟"与"节"两部分构成。该典故源自《诗经·鄘风·柏舟》篇,原诗通过"泛彼柏舟,在彼中河"起兴,讲述卫世子共伯早逝后,其妻共姜拒绝父母逼婚,以"之死矢靡它"的誓言坚守贞洁的故事。

从汉语构词法分析,"柏舟"指柏木所造舟船,柏木材质坚硬经久,象征坚贞不屈的品格;"节"指气节操守,组合后特指妇女在丧夫后守贞不嫁的高尚品德。据《汉语大词典》释义,该成语最初专指"夫死不嫁的节操",后引申为对任何坚定不移的气节的赞颂。

在语义演变过程中,宋代文人开始用此典赞颂士大夫的气节,如朱熹《与陈师中书》提及"更望以柏舟之节自厉",将原指女性守节的典故扩展至士人品格领域。现代《中国成语大辞典》将其定义为"旧时指寡妇守节不嫁",同时标注其典故出处为《诗经》。

该成语承载着中国古代礼教文化对贞洁观念的价值判断,在当代语境中需结合历史文化背景进行客观解读。其核心语义始终围绕"坚守节操"展开,成为中华传统文化中表彰忠贞品格的经典意象。

网络扩展解释

“柏舟之节”是一个汉语成语,指妇女在丈夫去世后守节不嫁的品德,以下是详细解释:

词义解析

  1. 核心含义
    指女性在丧夫后坚守贞节、不再改嫁的行为,强调封建礼教中对女性守节的道德要求。该词源自《诗经·鄘风·柏舟》中卫世子共伯之妻共姜的故事:共伯早逝,共姜拒绝父母逼嫁,作诗自誓守节,后以“柏舟”比喻坚贞。

  2. 典故出处

    • 《诗经·鄘风·柏舟》记载共姜事迹,成为“贞节”的象征。
    • 宋代朱熹在《与陈师中书》中引用此典:“必能养老抚孤,以全柏舟之节”,进一步强化其道德意涵。
  3. 用法与结构

    • 语法:作宾语,多用于描述女性守节行为(例:“守柏舟之节”“全柏舟之节”)。
    • 近义词:柏舟之誓、贞松劲柏。
    • 感情色彩:传统语境中为褒义词,现代多视作封建礼教产物。

现代视角

该成语反映了古代对女性贞节的推崇,但需注意其历史局限性。如今社会更倡导个人选择的自由,此类词汇多用于文学或历史讨论中。

若有进一步用例或文献分析需求,中的古籍原文(如、8)。

别人正在浏览...

按军宝莲八衢贲帛闭阁思过鬓面不食烟火不争气插队朝鞾床衽除关触逆犓腴風度翩翩贯族鹘鸠寒栖换朝扈跸降级节养齑粉击缻靠垫宽乐来日正长乐乐酡酡淩迈六害谩他谬误暮夜金难弟难兄叛亡平均主义擗析扑粉庆色燃糠自照辱害三从善恶昭彰商市书本气算是坦腹东床汤谷摊破蹄膀題引鸵鸟政策挽负物像无恹遐观仙宅遐篇牺猳希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