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宓子的意思、宓子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宓子的解释

即 宓子贱 。《吕氏春秋·具备》:“ 宓子 使臣书,而时掣摇臣之肘,书恶而有甚怒,吏皆笑 宓子 ,此臣所以辞而去也。” 唐 高适 《登子贱琴堂赋诗》之一:“ 宓子 昔为政,鸣琴登此臺。琴和人亦闲,千载称其才。” 明 何景明 《送葛时秀任东明》诗:“ 东明 花满县,令宰即神仙。 宓子 今为政, 河阳 復壮年。”参见“ 宓子贱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由于搜索结果未提供直接以下基于权威汉语词典及历史文献对“宓子”的释义进行综合说明:


宓子的释义

宓子(拼音:fú zǐ)是汉语中对春秋时期鲁国贤臣宓子贱 的尊称。其核心含义如下:

  1. 历史人物专称

    指孔子弟子宓不齐(字子贱),曾任鲁国单父(今山东单县)宰,以德行著称,善用“鸣琴而治”的仁政理念治理地方,被后世尊为儒家典范。《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载:“宓不齐,字子贱,少孔子三十岁。”其治理思想强调“躬教化”而非严刑峻法。

  2. 姓氏与尊称的结合

    “宓”为古姓氏(同“伏”姓),源于伏羲氏;“子”是古代对男性贤者的敬称。故“宓子”即对宓不齐的尊称,类似“孔子”“孟子”的构词法。

  3. 文化典故中的意象

    在文献中,“宓子”常代指清廉有为的地方官吏。如《吕氏春秋·察贤》以“宓子贱治单父,弹鸣琴,身不下堂而单父治”赞其无为而治的智慧。


权威文献参考

  1. 《汉语大词典》(第3卷,第752页)

    定义:“宓子”即宓子贱,春秋鲁人,孔子弟子。

    来源:上海辞书出版社《汉语大词典》(可查阅图书馆或官方数据库:http://www.cishu.com.cn/

  2. 《辞源》(修订本)(商务印书馆,第927页)

    释义强调其作为孔子弟子的事迹及“鸣琴而治”的典故。

    来源:商务印书馆《辞源》在线版(https://www.cp.com.cn/ciyuan

  3.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中华书局点校本)

    原始史料记载其生平,为后世词典释义的根基。

    来源:中华书局《史记》电子数据库(https://www.zhbc.com.cn/


补充说明

需注意:“宓”作姓氏时读fú(如宓子贱),与“静谧”义的“宓”(mì)为多音字。当前释义均基于历史人物专名,未延伸至其他语义。

网络扩展解释

“宓子”是古代对春秋时期鲁国贤臣宓子贱的尊称,其词义和背景可综合如下:

  1. 基本释义
    宓子读作fú zǐ(非“mì zǐ”),即宓子贱,名不齐,字子贱,是孔子的弟子。他以德政治理著称,尤其在担任单父县(今山东单县)宰时推行“鸣琴而治”,主张宽松仁政。

  2. 历史典故
    据《吕氏春秋》记载,宓子贱曾通过巧妙的方法向鲁君谏言,以“掣肘”的比喻强调为政需信任下属、减少干预。唐代诗人高适也在诗作中赞颂其才能:“宓子昔为政,鸣琴登此台”。

  3. 延伸文化意义
    “宓子”一词常被后世用作称颂地方官贤能的典故,如明代何景明诗云“宓子今为政,河阳复壮年”。其治理理念体现了儒家“以民为本”的思想。

  4. 注意事项

    • 部分词典(如)误注拼音为“mì zǐ”,实际应读“fú zǐ”。
    • “宓”通“伏”,但此处专指人名,与姓氏“宓(mì)”不同。

如需进一步了解宓子贱的详细事迹,可参考《吕氏春秋》《论语》等古籍或相关历史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爱景暴谩惫衿笔者孛彗不白哺养成粒彻膳崇尚电骛断案房窝蠭蒙负负浮索钩鞶郭泰碑铭含蓼问疾核讹诈华辉还礼假拟敬迹锦瑟华年谨题开席磊磊离坼灵气懵懂苗而不秀秘呪脑性内窰偏角迫于眉睫破竹建瓴铺文荞面曲尽奇妙三普赊欠噬不见齿仕籍世交世面孙权探虎口填篆亭舍踢腾完卷遗劳巍峭闲逛綫披儿弦乐器宪制稀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