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点天灯的意思、点天灯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点天灯的解释

旧时酷刑。 王皓沅 《清宫十三朝》第七二回:“什么叫做点天灯?系用布帛将人束住,渍油使透,倒绑杆上,烧将起来。”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点天灯"是一个具有特定历史文化背景的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民俗学和历史实践两个层面进行解释:

一、 基本释义 指中国旧时的一种残酷刑罚与传统民俗活动。其核心行为是在人的头顶或高杆上点燃灯火。

二、 详细解释

  1. 作为刑罚的“点天灯” (酷刑义):

    • 方式: 将犯人(通常是重犯或被认为罪大恶极者)剥去衣物,用麻布包裹全身,浸入油缸中浸泡。之后,将犯人捆绑在木杆或固定在高处,从其头顶或脚底点燃。因其焚烧时形似一盏巨大的灯,故称“点天灯”。
    • 目的与性质: 这是一种极其残忍的处决方式,旨在制造巨大痛苦和恐怖威慑,多见于中国古代某些动荡时期或民间传说记载(如对盗墓者或叛乱首领的惩罚)。此义项在现代汉语中已不再使用,仅存于历史描述中。来源参考:《汉语大词典》(罗竹风主编)相关词条释义。
  2. 作为民俗的“点天灯” (民俗义):

    • 方式: 在传统节日(尤其是元宵节)或特定祭祀仪式中,人们在高杆顶端悬挂巨大的灯笼或灯盏并点燃。有时也指在寺庙、神坛前点燃高大的灯柱或火炬。
    • 目的与象征:
      • 照明祈福: 在节日夜晚提供照明,增添喜庆气氛,象征光明驱散黑暗。
      • 祭祀神明: 供奉神灵、祖先,表达敬意,祈求保佑和赐福。
      • 禳灾避邪: 民间认为灯火具有驱邪避灾的功能。
      • 指引方向: 在某些地区或场合,也作为指引道路或航向的灯塔。来源参考:《中国民俗大典》(中华书局)相关民俗活动记载。

三、 地域与文化背景 该词汇及其所指代的民俗活动主要存在于中国北方及部分中原地区的传统习俗中,尤其在元宵节等岁时节日中较为常见。作为刑罚的记载则散见于历史文献和民间叙事。来源参考:《地方志民俗资料汇编》相关地域条目。

网络扩展解释

“点天灯”一词在不同语境下有多种含义,需结合历史、民俗及文学背景进行区分:

一、古代酷刑(主要含义)

  1. 做法
    将犯人脱光衣物,用麻布包裹后浸泡油缸,夜间倒吊于高杆,从脚部点燃焚烧。麻布浸油后燃烧剧烈,部分文献提到会反复熄灭再点燃以延长痛苦。

  2. 历史案例
    《三国演义》中董卓被王允诛杀后遭此刑罚,成为经典文学案例。清代《清宫十三朝》等史料也有类似记载。

  3. 现代变体
    川湘土匪曾用更残忍方式:在头颅钻孔灌油点燃,致人缓慢烧死。


二、民俗活动(次要含义)

指放飞祈福天灯的习俗,常见于节日庆典。天灯为纸制灯笼,内置蜡烛或灯泡,点燃升空象征祈求平安、好运。此用法与刑罚无关联,属民间美好寓意。


三、文学/特定领域引申

  1. 《盗墓笔记》中的赌博术语
    指利用他人霉运反向下注,以“灯”代指运气差者,属小说虚构设定。

  2. 其他引申
    现代口语中偶见比喻“公开揭露罪行”或“极度消耗资源”的用法,但非主流释义。


提示:若需了解具体历史细节或民俗案例,可参考《三国演义》《清宫十三朝》等文献,或查询地方节庆资料。

别人正在浏览...

保持卑促本末倒置褊窄渤潏蚕眠尘冗敕勒漴射畴谘绰绰有裕出震御极粗袍粝食电熛队部讹诈蜂腰削背高下任心工薪族官逋丱覊关咨鼓膜聒噪海里猴儿奸不厮瞒,俏不厮欺见面诘借绯解甲投戈湝湝稽扫剧读开旷克孜尔千佛洞凉德厘妇明鉴拿刀弄杖碰头会缥烟潜搆迁京青杏棋丸群仆如梦初醒散利声荣适逢食蛤蜊熟料酸性摊鸡子贪庸铁钱蕨铜照投隙抵罅香椀些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