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本末倒置的意思、本末倒置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本末倒置的解释

[put the cart before the horse] 本:树根。末:树梢。置:放。比喻把主要的和次要的、根本的和非根本的关系弄颠倒了

然非知治之审,则亦未尝不本末倒置。——金·无名氏《绥德州新学记》

详细解释

比喻颠倒了事物的主次轻重。 金 无名氏 《绥德州新学记》:“而牧之者当奉教化宣之於民……然非知治之审,则亦未尝不本末倒置。” 梁启超 《中国国会制度私议》第三章第二节:“今本末倒置若此,其危及国家统一之基础,又何怪焉。” 曹玉林 《祠堂里的学校》:“我觉得本职工作和业余爱好并不矛盾,只要不是本末倒置,能够摆正两者之间的关系,那么业余爱好有时对本职工作反而能有所裨益。”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本末倒置”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把树根和树梢颠倒放置”,比喻将事物的主次、轻重、根本与枝节的位置弄颠倒,导致处理问题时忽略了核心而执着于次要部分。

具体解析:

  1. 结构拆解

    • 本:原指树根,引申为根本、主要矛盾或核心问题。
    • 末:原指树梢,引申为枝节、次要矛盾或表面现象。
    • 倒置:颠倒顺序,错误地将次要置于主要之上。
  2. 比喻意义
    形容人在处理事务时颠倒了主次关系。例如:

    • 学习中只死记硬背公式而不理解原理,是“本末倒置”;
    • 工作中过度追求形式流程而忽略最终目标,也属于此类。
  3. 出处与演变
    成语源自《礼记·大学》中“物有本末,事有终始”,后经宋代朱熹注解强化了主次分明的理念,逐渐演变为批评主次不分的固定表达。

  4. 应用场景

    • 学术批评:如研究论文忽略核心论点却堆砌无关数据;
    • 生活决策:如为省钱购买低价劣质商品,反而因频繁更换浪费更多资金;
    • 社会现象:某些政策制定者重视短期政绩而忽视长远民生需求。

近义与反义:

使用建议:

需注意语境,多用于指出逻辑错误或决策失误,口语和书面语均可使用。例如:“解决交通拥堵应优化道路规划,限号只是本末倒置。”

网络扩展解释二

《本末倒置》是一个成语,意思是把主次关系颠倒了。现在我来解析一下这个词的拆分部首和笔画。 拆分部首: - 本:木 - 末:木 - 倒:人 笔画: - 本:5画 - 末:6画 - 倒:7画 这个成语的来源比较早,最早出自《孟子·尽心上》篇。它的意思是形容把本来重要的事物放在次要的位置,而把次要的事物放在重要的位置,以次要的事物决定主要的事物。 这个成语在繁体中的写法和简体中的写法相同。 在古时候,汉字的写法可能与现在略有不同,但是《本末倒置》这个成语的写法变化不大。 一些例句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个成语。比如,一个常见的例子是:在工作中,不应该把个人享受置于工作成果之上,而应该把工作成果放在个人享受之后。这样才能保证工作的有效进行。 一些类似意思的词汇包括:颠倒黑白、混淆视听、本末不分等。 反义词和近义词方面,我想暂时没有合适的词汇可以和《本末倒置》对应。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