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散利的意思、散利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散利的解释

古代十二荒政之一。指遇到凶年官府借给百姓种子和粮食。《周礼·地官·大司徒》:“以荒政十有二,聚万民,一曰散利。” 郑玄 注引 郑司农 曰:“散利,贷种食也。” 贾公彦 疏:“散利,贷种食也者,谓丰时敛之,凶时散之,其民无者,从公贷之,或为种子,或为食用,至秋熟还公,据公家为散,据民往取为贷,故云散利。”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荒政·除盗》:“故《周礼》除盗贼而必先之散利,其亦有鉴于斯矣。”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散利”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古代政策和现代引申两个角度理解:

一、基本含义

古代荒政措施:指官府在灾年向百姓借贷种子和粮食,以稳定社会秩序。这一制度最早记载于《周礼·地官·大司徒》,属于“十二荒政”之首,强调丰年储备、灾年发放的循环机制。

二、详细解释

  1. 实施方式
    官府在丰年征收粮食储存(称为“敛”),灾年时向无粮的百姓发放或借贷,用于播种或食用,待秋收后再归还公家。这种“贷种食”政策既缓解灾荒,又保障农业生产延续。

  2. 历史背景
    作为周代的重要救灾制度,“散利”体现了古代“以民为本”的治理思想。清代《福惠全书》也提到“先散利而后除盗”,说明其对社会稳定的作用。

  3. 现代引申
    部分现代词典(如查字典)将其解释为“散布利益,使大家受益”,强调合作共赢的理念。但这一用法可能为引申义,需结合语境区分。

三、相关概念

传统意义上的“散利”是古代灾害应对的重要制度,而现代可能存在引申用法。具体含义需结合上下文判断。

网络扩展解释二

《散利》的意思

《散利》这个词是汉语词汇,表示分散财富、福利或利益的意思。它由两个词组成,分别是“散”和“利”。

《散利》的拆分部首和笔画

《散利》的主要部首是散字的“攵”部和利字的“刀”部。其中,散字的笔画顺序依次为:攵(2划)、撇(1划)、捺(1划),利字的笔画顺序依次为:刀(2划)、丨(1划)。

《散利》的来源

《散利》这个词的来源至今尚不明确,它是古代汉语衍生出来的词语。不过,它在古代文献中的使用频率较低,表达含义的范围也较窄。

《散利》的繁体

《散利》的繁体字为「散利」,与简体字写法相同。

《散利》的古时候汉字写法

据考究,古代汉字《散利》的写法为「散利」,与现代汉字写法相同。

《散利》的例句

1. 政府要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社会散利的关系。

2. 平等分配资源,实现散利共享。

《散利》的组词

散落、散发、散播、散失。

《散利》的近义词

散财、分利、分财。

《散利》的反义词

集中、聚敛。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