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铜镜。古代以青铜为镜。 唐 李商隐 《烧香曲》:“玉珮呵光铜照昏,帘波日暮衝斜门。” 朱鹤龄 注:“铜照,镜也。”
根据多来源信息综合,“铜照”一词的解释如下:
一、基本含义 指古代用青铜制成的镜子。该词属于实物名词,特指青铜器时代用于照容的生活用具,其表面经打磨后可反射影像,唐代李商隐《烧香曲》中“玉珮呵光铜照昏”即为此类器物的文学化表述。
二、出处与例证 该词最早见于唐代文献,如:
三、字义分解
扩展说明: 青铜镜在我国最早见于齐家文化遗址(约公元前2000年),至汉代工艺达到鼎盛。由于青铜易氧化,古代铜镜需定期打磨维护,这与文献中“昏”字描述的使用状态相印证。该词现代已不常用,多见于古籍文献研究领域。
《铜照》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词语。"铜"指的是一种金属材料,"照"指的是照射、光照的意思。
所以,"铜照"可以理解为用铜材质制作的照明设备、照明用具,也可以指铜制的照片或照相品。
这个词的来源不确切,但可以推测与古代使用铜质或含铜材质的灯具有关。古代人们使用铜质或含铜材质的灯来照明。
《铜照》这个词由两个汉字组成,"铜"的部首是"钅"(金属部),“照”的部首是“灬”(火部)。"铜"的笔画为13画,"照"的笔画为13画。
《铜照》在繁体中写作「銅照」。
古时候汉字写法可能会有些差异,但对于《铜照》这个词,古代的写法和现代基本一致。
1. 我们家客厅里挂着一盏古代的铜照,非常有古色古香的感觉。
2. 这个展览馆里展示了大量古代铜照的制作工艺。
3. 老王的相簿里有很多精美的铜照,给人一种古典而优雅的感觉。
组词:
铜器、铜像、铜鼓、铜铃、铜质、铜制、铜钱
近义词:
铜灯、铜照明器具、黄铜灯
反义词:
电灯、白银照、塑料照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