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04- )作家、翻译家。原名李尧棠,四川成都人。1927年留学法国。回国后曾主编《文学丛刊》等。抗战时期与茅盾等合编《呐喊》、《烽火》等杂志,宣传抗日救国。建国后曾任中国作协主席、国际笔会中国中心主席,主编《收获》、《上海文学》等刊物。著有长篇小说《家》、《春》、《秋》,中篇小说《憩园》、《寒夜》,散文集《随想录》等。译有俄国赫尔岑的回忆录《往事与随想》。有《巴金文集》。
巴金(bā jīn)是现代汉语词典中收录的专有名词,指中国现当代著名文学家、社会活动家。该词目释义包含以下核心内容:
原名与笔名
本名李尧棠,字芾甘,"巴金"是其1928年发表小说《灭亡》时启用的笔名。该笔名源自俄国无政府主义者巴枯宁(Bakunin)与克鲁泡特金(Kropotkin)的首尾字符组合,体现其青年时期的思想倾向。
文学地位
被誉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良心",代表作《激流三部曲》(《家》《春》《秋》)被《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评价为"揭露封建家族制度弊端的里程碑作品"(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晚年创作的《随想录》被中国社会科学院列为"新时期散文创作的思想高峰"。
社会影响
曾任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2003年国务院授予"人民作家"称号,其故居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四川成都正通顺街98号)。
语言贡献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收录"说真话"词条时,特别引用巴金《随想录》名言:"讲真话,把心交给读者",印证该词汇在现代汉语中的伦理价值延伸。
“巴金”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李尧棠的笔名,其含义和背景可从以下方面详细解析:
除“巴金”外,他还使用过王文慧、欧阳镜蓉等笔名进行创作。
“巴金”不仅是一个笔名,更代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兼具批判精神与人文关怀的巨匠。其作品和思想至今仍具有深刻影响力。
敖庾白液半涂而罢不见得财赆才吏赤株崔颢怠肆怠息黵易點破调练底属独当而亦方丈室返魂树革笥龟龄鹤算诡斁汉地核准缓款火令角招解鬭解祀巨学鸿生句押量刑零圭断璧六御虏夺罗刹江面饼牧所扁乘鄱阳湖强明愆滞启蕃亲缘缺限羣雅热辣辣人情恟恟色飞眉舞沙发榻上帝设泭诗贴子时阴黈益推赏惟命是从污蔑霞矫仙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