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半涂而罢是一个汉语成语,以下为详细解释:
基本含义
指做事不认真,中途放弃,比喻有始无终。其核心含义与“半途而废”相同。
词源与出处
成语最早出自唐代韩愈的《论淮西事宜状》:“陛下持之不坚,半涂而罢,伤威损费,为弊必深。”。原指唐宪宗在处理淮西事务时因犹豫不决导致中途放弃,后引申为对做事不坚持的批评。
结构解析
用法与语境
文化背景
该成语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坚持”的重视,常用于劝诫他人做事需善始善终,避免因懈怠或困难而放弃。
若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献出处或例句,可参考唐代韩愈的原文及相关历史背景资料。
《半涂而罢》是一个成语,意指办事不仔细、做事马马虎虎、草率从事而中途放弃。这个成语形象地比喻为“半画而放”,表示做事缺乏耐心和毅力,容易半途而废。
成语《半涂而罢》的部首是“罒”和“罓”,笔画数分别为4和7。
《半涂而罢》最早出自《汉书·律历志》:“规座主、星斗罢半涂,宜岁多凶。”这里的“涂”指“作”,也就是指星斗作画。后来这个成语被引申为办事草率,中途放弃。
《半涂而罢》的繁体字为「半塗而罷」。
古时候《半涂而罢》的写法可能有所不同,但基本上是按照现代汉字写法的拆分进行书写。
1. 他平时做事总是半涂而罢,从来没有一件事情能够坚持到底。
2. 这个计划太困难了,我害怕半途而废,所以决定先不去尝试。
3. 别再半涂而罢了,一定要坚持下来,成功就在前方。
- 半途而废
- 草率从事
- 偷工减料
- 敷衍塞责
- 心不在焉
- 马虎草率
- 敷衍了事
- 懒散松弛
- 认真负责
- 坚持不懈
- 一丝不苟
- 专心致志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