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半涂而罢的意思、半涂而罢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半涂而罢的解释

半路上终止。比喻做事情有始无终。同“半涂而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半涂而罢(bàn tú ér bà)是一个汉语成语,形容做事中途停止,未能坚持到底。以下从词典角度详细解析其含义、出处及用法:


一、基本释义


二、典籍出处与权威解析

  1. 《礼记·中庸》(儒家经典)

    原文:“君子遵道而行,半涂而废,吾弗能已矣。”此处“半涂而废”与“半涂而罢”同义,指人若中途放弃践行道义,则难以达成目标。此句凸显持之以恒的重要性,为成语核心来源 。

    注:汉代郑玄注解《礼记》时强调“废,犹罢也”,二者可互通。

  2. 《汉语大词典》(权威辞书)

    明确释义为:“做事中途停止。比喻工作未完成而终止。”并标注其与“半途而废”为同义替换词,属书面语用法 。


三、用法与实例


四、权威参考延伸


结论:“半涂而罢”源于儒家经典,以“中途停止”为核心语义,警示行事需贯彻始终。其用法在现代汉语中虽渐被“半途而废”取代,但仍保留于学术及文学语境,体现汉语的历时演变与文化传承。

网络扩展解释

半涂而罢是一个汉语成语,以下为详细解释:

  1. 基本含义
    指做事不认真,中途放弃,比喻有始无终。其核心含义与“半途而废”相同。

  2. 词源与出处
    成语最早出自唐代韩愈的《论淮西事宜状》:“陛下持之不坚,半涂而罢,伤威损费,为弊必深。”。原指唐宪宗在处理淮西事务时因犹豫不决导致中途放弃,后引申为对做事不坚持的批评。

  3. 结构解析

    • “半涂”:字面意为“涂抹一半”,比喻未完成的状态。
    • “而罢”:表示停止或放弃。
      组合后强调“未完成即终止”的行为。
  4. 用法与语境

    • 词性:贬义成语。
    • 语法:多作谓语、定语或状语,如“做事切忌半涂而罢”。
    • 近义词:半途而废、有头无尾。
    • 反义词:有始有终、持之以恒。
  5. 文化背景
    该成语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坚持”的重视,常用于劝诫他人做事需善始善终,避免因懈怠或困难而放弃。

若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献出处或例句,可参考唐代韩愈的原文及相关历史背景资料。

别人正在浏览...

鞍花谤怒彪炳必操胜券宾词传授倅倅大宾大会打稽敌害鼎铛玉石赋恤贡喜惠养拣别见异夹私九级浮图酒盏集萤映雪剧跌刊误犪牛廉武列星戮殃卖犊买刀磨砖作镜嫩寒辇输飘兀凭匿平意辟违前言不对后语翘望栖风宿雨欺拒庆都取譬杉船伤鸟山渌深海绅笏士雄条奏题字同判屠殒外子温蔼我家无可奉告五藏六府详参仙毬细红薪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