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诬首的意思、诬首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诬首的解释

犹诬告。《二刻拍案惊奇》卷四:“僉事道:‘这是家人怀挟私恨诬首的,怎么听得!’”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诬首是古代法律术语,指故意虚构罪名向官府告发他人的行为,需承担“反坐其罪”的法律后果。以下从汉语词典角度详细解析:


一、字义分解

  1. 诬(wū)

    《说文解字》释为“加也”,即虚构不实之辞强加于人。如《唐律疏议·斗讼》载:“诬者,谓虚构其事。”

  2. 首(shǒu)

    此处指“告发”,《汉书·刑法志》注:“首,告也。”即主动向官府检举揭发。

二、复合词释义

诬首 = 诬告 + 首告,特指以虚假罪名主动告发他人的行为。其核心特征包括:


三、历史法律实践

唐代将诬首列为重罪,如《唐律疏议·卷二十三》规定:

“诸诬告人者,各反坐。若告二罪以上,重事实及数事等,但一事实,除其罪……”

诬告流刑、死刑者,加役流;诬告官员谋反,告者处斩。

典型判例:清代《刑案汇览》载,王某诬首邻居盗窃,查实后王某反坐盗窃罪。


四、文化与社会影响

诬首制度体现古代司法对滥诉的遏制:


权威参考文献

  1. 《唐律疏议》卷二十三,中华书局点校本,1983年。
  2. 《大明律·刑律·诬告》,法律出版社,1999年。
  3. 《刑案汇览》卷四十,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
  4. 《尚书正义》,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

网络扩展解释

“诬首”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如下:

基本释义

词源解析

使用场景

  1. 历史/文学:如《二刻拍案惊奇》中“家人怀挟私恨诬首”,描述因私怨诬告他人。
  2. 法律/社会:指无证据指控他人,或冤枉他人承担罪责。

注意要点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二刻拍案惊奇》原文或专业汉语词典(如、2、4)。

别人正在浏览...

暴害本星系群边抚波浪鼓伯讨不经心出走村鸟點化洞幽烛微沌沌浑浑肺肠风量怫然不悦改版革剗供祀勾头锅户古尸画列花镊花生油恢复期践期箭水鯨音机翼霁月光风炕屏考按快讯敛发谨饬录事鹿隐买马招军蛮力没王法面筒明抢暗偷鸣梭明照女阴烹燖破题儿屺岵气宇轩昂胊胊然傻里傻气收效陶匏涂次讬庇腕足薇省緼畜洿慢下江兵香象絶流仙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