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戈卸甲的意思、倒戈卸甲的详细解释
倒戈卸甲的解释
[lay down arms] 脱下盔甲,放下武器。喻认败服输
二将倒戈卸甲,特来投降。——《三国演义》
词语分解
- 倒戈的解释 军队投降敌人反过来打自己人前徒倒戈,击于后以北。;;《书;武成》详细解释放下武器。指投降敌方。 唐 鱼玄机 《浣纱庙》诗:“一双笑靨纔回面,十万精兵尽倒戈。”《三国演义》第六二回:“却説 玄德 立
- 甲的解释 甲 ǎ 天干的第一位,用于作顺序第一的代称:甲子。花甲(六十岁的人)。 居于首位的,超过所有其它的:甲等。 古代科举考试成绩名次的分类:一甲(名为“进士及第”);二甲(名为“进士出身”);三甲(名为“
网络扩展解释
“倒戈卸甲”是一个汉语成语,以下是详细解释:
基本释义
- 拼音:dǎo gē xiè jiǎ()
- 释义:指放下武器、解除盔甲,比喻认输投降。其中:
- 倒戈:倒转武器,指反叛或投降;
- 卸甲:脱去铠甲,表示停止抵抗。
出处与用法
-
经典出处:
最早见于宋代《续传灯录》:“雪峰三上投子,九到洞山,为什么倒戈卸甲?”
另在《三国演义》中也有应用,如:“二将倒戈卸甲,特来投降。”
-
语境场景:
多用于战争或对抗性情境,描述战败方投降或反叛行为(如士兵倒戈投向敌方)。
近义词与辨析
- 近义词:倒戈弃甲、弃甲曳兵。
- 区别:与“负荆请罪”不同,此成语侧重“认输投降”,而非主动请罪。
例句参考
- 《三国演义》第三十回:“(张郃、高览)倒戈卸甲,拜伏于地。”
- 现代用法:“面对舆论压力,公司最终倒戈卸甲,公开道歉。”
补充说明
- 语法功能:通常作谓语、宾语,含贬义,但也可中性描述客观事实。
- 使用频率:现代汉语中较少见,多见于历史文学或正式书面语。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典故或例句,可参考《三国演义》相关章节或宋代禅宗典籍。
网络扩展解释二
好的,以下是关于《倒戈卸甲》的相关信息:
意思
《倒戈卸甲》是一个成语,意思是指原本站在一方的一方面转而投向对方,并主动脱去自己的武装。
拆分部首和笔画
《倒戈卸甲》的部首是“亻”和“甲”,共有11个笔画。
来源
这个成语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战争时期,形容士兵投敌的行为。
繁体
《倒戈卸甲》的繁体字是「倒戈卸甲」。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时候,「倒戈卸甲」的写法可能会有所不同。
例句
他为了自己的利益,竟然倒戈卸甲,背叛了原来的团队。
组词
倒戈、卸甲
近义词
叛变、投敌
反义词
忠诚、坚守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