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刚德的意思、刚德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刚德的解释

刚健之德,阳刚之道。《左传·文公五年》:“《商书》曰:‘沉渐刚克,高明柔克。’夫子壹之,其不没乎!天为刚德,犹不干时,况在人乎?”《古文苑·班固<十八侯铭·王陵>》:“明明丞相,天赋庭直,刚德正行,不枉不曲。” 章樵 注:“其刚正盖得之天性也。”《世说新语·排调》“头责 秦子羽 ” 刘孝标 注引 晋 张敏 《头责子羽》:“头曰:‘子所谓天刑地网,刚德之尤。’”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刚德,汉语复合词,由“刚”与“德”构成,其核心含义指代刚正坚毅的品性。《汉语大词典》将其定义为“刚健之德”,强调以正直不屈的态度践行伦理准则。该词最早可追溯至先秦典籍,《尚书·皋陶谟》中“刚而塞”的记载,可视为刚德思想雏形,指代刚强而不失温厚的德行修养。

从构词法分析,“刚”在《说文解字》中解作“彊断也”,本义为坚硬强力,引申为性格坚毅;“德”在甲骨文中取“直目视路”之象,表正直的品行准则。二字组合形成偏正结构,突显以刚直精神践行道德的本质特征。

儒家经典对此有系统阐述。《论语·季氏》载孔子言“刚、毅、木、讷近仁”,将刚德列为仁德的重要组成要素。宋代理学家程颐在《二程粹言》中特别强调:“刚德,君子之强也,中立而不倚”,赋予其独立不迁的士大夫精神内涵。

现代汉语使用中,该词多用于褒扬坚守原则的品格,如章太炎在《菿汉微言》中评价历史人物时,常用“秉刚德”“持刚守正”等表述。在语义演变过程中,其外延已从单纯的性格描述,发展为包含社会责任感的道德评价体系。

网络扩展解释

“刚德”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为刚健正直的品德,常指代阳刚之道或坚韧不拔的精神。以下为详细解释:


一、基本含义

  1. 刚健之德
    指性格刚强、正直不屈的品德,强调内在的坚韧与正气。例如《左传》提到“天为刚德”,将刚德视为与天理相符的品质。
  2. 阳刚之道
    源自《周易》中“阳刚”的哲学概念,主张以刚强、果决的态度处世,与“柔德”形成对比。

二、词源与文献出处

  1. 古代典籍
    • 《左传·文公五年》引用《商书》中的“沉渐刚克,高明柔克”,提出刚德与柔德的平衡。
    • 班固《十八侯铭·王陵》赞颂“刚德正行,不枉不曲”,强调正直不阿的品性。
  2. 诗词引用
    宋代诗人如方回、戴复古等常在作品中融入“刚德”,例如:“可比至刚德”“此心一片阳刚德”。

三、文化内涵

  1. 儒家推崇的美德
    刚德被视为君子应具备的品质,与“仁”“义”并列,体现对原则的坚守。
  2. 命名寓意
    作为人名时,寄寓刚强正直、德行兼备之意(如“智勇双全,武官大吉”)。

四、现代应用

现代语境中,“刚德”多用于文学或学术领域,描述人物性格或哲学讨论,例如:“天刑地网,刚德之尤”(《世说新语》注引)。

若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左传》《古文苑》等古籍原文,或查阅在线词典如沪江词典。

别人正在浏览...

变速器玢豳不知天高地厚辞馆达诂倒映电视广播鼎真都冶耳学翻弄飞行殿蝮虫改写构离关期谷稼固件禾秆涸泽之神宏侈哗啦啦胡肥锺瘦缴销极才脊骨禁不得进退有节缉取计校际幸踡蹐矩度坎土镘旷絶麦丹蕈梅妃木鱼书昵宴尼珠暖帽攀问棚户切譬期考情照穷幕秋分鹊厉褥单三庶世弊十二时慢试炼瘦小痛杀驮户晚色魏两慰情聊胜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