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琴曲名。 汉 桓谭 《新论·琴道》:“《微子操》: 微子 伤 殷 之将亡,终不可奈何,见鸿鵠高飞,援琴作操,其声清以淳。”亦省称“ 微子 ”。 三国 魏 嵇康 《琴赋》:“雅昶 唐尧 ,终咏《微子》。”
“微子操”是中国古代的一首琴曲,其含义与历史背景如下:
“微子操”是古琴曲名,拼音为wēi zǐ cāo,最早可追溯至汉代文献记载。其名称与商周时期的贤臣微子启相关,表达了他对殷商将亡的忧思。
据汉桓谭《新论·琴道》记载,微子(商纣王庶兄)因感伤殷商将亡,多次劝谏纣王未果,见鸿鹄高飞而触景生情,遂创作此曲,曲调“清以淳”。三国时期嵇康在《琴赋》中也提到此曲,称其与唐尧雅乐并列,体现高洁意境。
曲风以清雅淳朴著称,借鸿鹄高飞之景隐喻对时局的无奈与超脱,兼具哀婉与旷达之意。
“微子”一词在古籍中亦指南朝谢弘微或庶出之子,但“微子操”特指琴曲,需结合语境区分。
如需进一步了解曲谱或演奏版本,可查阅《琴道》《琴赋》等文献原文。
《微子操》是一个古代汉语词语,源自于《周礼·春官宗伯·大司粢》。它的意思是用微小而精巧的动作或技艺来表现才华和能力。
《微子操》的拆分部首是“彳”和“心”,拆分的笔画数是7画。
《微子操》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春官宗伯·大司粢》中,该篇是《周礼》中关于礼仪的篇章。其中提到了宫廷中的乐舞和舞蹈技巧,其中包括了《微子操》的概念。
《微子操》的繁体字是「微子操」。
古时候的汉字写法经历了演变,不同的时期可能会有不同的写法。在现代汉字字典中,对于《微子操》的古代写法并未给出详细的字形描述。
1. 他的琴艺真是《微子操》,每一次演奏都让人陶醉其中。
2. 这位舞蹈家以她独特的《微子操》技巧在舞台上赢得了观众的喝彩。
微子、操舞、操持、操劳、操场
才情技巧、细腻技艺、微妙技法、巧妙表演
粗糙表演、笨拙技艺、粗制滥造、粗心糊涂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