尺二圭的意思、尺二圭的详细解释
尺二圭的解释
即镇圭。古代天子举行隆重仪式时所用的玉制礼器。 宋 范仲淹 《杂咏》之二:“玉人岂忍言环珮,留取天王尺二圭。”参阅《周礼·春官·典瑞》。
词语分解
- 尺的解释 尺 ǐ 中国市制长度单位(亦称“市尺”。一尺等于十寸。西汉时一尺等于.米,今三尺等于一米):尺素(.一尺长的白绢,借指小画幅;.书信)。尺短寸长。尺牍。 量长度的器具:竹尺。 像尺的东西:铁尺。仿尺。
专业解析
“尺二圭”是一个较为罕见的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与古代的度量衡制度密切相关。以下从汉语词典角度对其详细解释:
“尺二圭”的含义:
“尺二圭”并非一个独立的、具有广泛通用词义的现代汉语词汇,它主要出现在古代文献或特定语境中,指代一种古代的长度或容量单位。其核心在于“圭”字:
-
“圭”的本义与引申:
- “圭”最初指古代的一种玉器,上尖下方,形状像“圭”字,常用于祭祀、朝聘等礼仪场合,是身份和权力的象征(《说文解字》:“圭,瑞玉也,上圜下方。”)。
- 在度量衡领域,“圭”被借用为极小的容量单位和长度单位。
- 容量单位: 古代量制中,“圭”是最小的单位之一。据《孙子算经》记载:“量之所起,起于粟。六粟为一圭,十圭为一撮。” 即六粒粟的体积为一圭。后来也用于称量药物等微小量(如“刀圭”)。
- 长度单位: 在特定的天文或测量领域,“圭”也指代一种长度单位,常与“表”结合(圭表),用于测量日影长度以定节气或时间。圭表上的刻度单位有时也称为“圭”。
-
“尺二”的含义:
- “尺”是古代常用的长度单位,一尺的长度历代有所不同(如周尺、汉尺、唐尺等)。
- “二”是数词,表示数量。
- “尺二”即“一尺二寸”,是一个具体的长度数值。
-
“尺二圭”的组合义:
- 将“尺二”与“圭”组合,“尺二圭”最可能的含义是指一尺二寸长的圭表或圭表上的刻度。
- 它强调的是圭表上具体一尺二寸的长度位置或刻度。这个长度在古代圭表测影中可能具有特定的天文意义(例如,可能对应某个特定节气正午时的标准日影长度,但这需要结合具体历史文献和历法推算)。《周髀算经》等古代天文著作中记载了利用圭表测日影定节气的方法。
- 另一种可能性(相对少见)是指容量为一尺二寸见方的容器,但这不符合“圭”作为微小容量单位的常规用法,可能性较低。
“尺二圭”是一个古语词,其核心意义源于“圭”在度量衡中的应用。它最有可能指古代圭表上标定的一尺二寸长的刻度或位置,用于天文观测(测量日影)。它体现了中国古代在天文历法和度量衡方面的智慧。
引用参考来源:
- 《汉语大字典》(第二版) - 四川辞书出版社、崇文书局:对“圭”字的字形、本义(玉器)及引申义(容量单位、长度单位)有详细考释。该字典是汉语文字研究的权威工具书。
- 《汉语大词典》 - 上海辞书出版社:收录了“圭”作为容量单位(如“刀圭”)和长度单位(如“圭表”)的释义及书证。
- 《中国古代度量衡图集》 - 丘光明 编著, 商务印书馆:系统介绍了中国古代度量衡制度的发展,包括长度和容量单位体系,有助于理解“圭”作为单位的背景。
- 《周髀算经》 (传本):中国最古老的天文数学著作之一,详细记载了利用“圭表”测日影定节气的方法,是理解“圭表”及“尺二圭”可能天文含义的关键文献。
- 《汉书·律历志》:记载了汉代的度量衡制度,是研究古代度量衡标准的重要史料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
“尺二圭”是古代礼器名称,具体解释如下:
一、基本含义
“尺二圭”即“镇圭”,是古代天子在重大仪式中使用的玉制礼器,长度为一尺二寸(约合现代28厘米)。其形制为玉质长条状,上端尖锐,下端方正,象征权力与礼仪规范。
二、历史文献依据
- 《周礼·春官·典瑞》:明确记载镇圭为天子专用礼器,尺寸与“尺二圭”一致。
- 宋代范仲淹诗句:“留取天王尺二圭”印证了其在皇家仪式中的重要地位。
三、其他相关解释
部分资料提到“尺二圭”引申为形容言辞简练犀利(如、4),但此用法未见于权威典籍,可能是现代对典故的延伸解读。
四、字义解析
- 圭:古代重要礼器,兼具容量单位(一升的十万分之一)的用途。
若需进一步考证,可查阅《周礼》或宋代文献原文。
别人正在浏览...
奥阻饱载裱糊店逋刻材士练兵谶步城阖骋马成门户吹笛春司寸善胆破祷禬大清老早雕陨繁路蜚翔福晋梗拒搁误龟筒河精后祸晦黯兼材缣楮蹇支诫谕濈濈竞度金流练锐鳞屑漫天马蹄帖面佷弥罗抹粉施脂品字封磎壑嬛绵气数已尽人猿三儒赏信罚必诗递失魂胆寿藤衰征水殿司怪死面送考诉屈晚婆香鬃泄劲蟹匡蝉緌心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