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古代帝王封立继承人、后妃及诸王大臣的命令。《书·顾命》:“太史秉书,由宾阶隮,御王册命。” 孔颖达 疏引 郑玄 曰:“太史东面,於殯西南而读策书,以命王嗣位之事。”
(2).指册立或册封之事。《文献通考·帝系四》引 晋穆帝 《册皇后文》:“皇帝使使持节兼太保侍中太宰 武陵王 晞 册命故散骑侍郎女 何氏 为皇后。”《新唐书·沉既济传》:“且太后遗制,自去帝号,及 孝和 上謚, 开元 册命,而后之名不易。”《清史稿·礼志七》:“ 嘉庆 元年,立 孝淑睿皇后 ,册命日,会太上皇帝千秋宴讫还宫,帝、后诣前行礼。” 郭沫若 《中国史稿》第二编第四章第一节:“﹝ 城濮 ﹞战后, 晋文公 在 践 土( 河南 原阳 西南),会盟诸侯, 周 天子也被召来参加,册命 晋文公 为‘侯伯’(霸主)。”
册命(cè mìng)是古代中国君主封赠诸侯、官员或授予爵位、封号的正式文书及仪式,其核心含义包含册书与任命双重属性。以下从汉语词典角度分层解析:
册书诏命
指帝王以简册形式颁布的封授命令。《汉语大词典》释为:“古代帝王封爵、授官、赏赐的诏书。”如《尚书·顾命》载“御王册命”,即周成王临终前以册书命群臣辅佐康王。
来源:《汉语大词典》(第1版),上海辞书出版社。
封赠仪式
册命亦指代整套敕封典礼,包含宣读册文、授印信等环节。《周礼·春官》载:“内史掌王之八枋之法,以诏王治……凡命诸侯及孤卿大夫,则策命之。”
来源:《周礼注疏》,中华书局整理本。
二字组合凸显以文书形式下达王命的权威性。
西周时期形成系统的册命制度,金文文献如《大盂鼎》《毛公鼎》均载有册命程式:
“王乎史虢生册命颂”(《颂鼎》)
反映周王通过史官宣读册书,授予官职、土地及仪仗。
来源:《殷周金文集成》,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
“古者明君爵有德而禄有功,必赐爵禄于太庙……史由君右执策命之。”
“立皇后,授玺绶,册命以金策。”
印证册命仪式与宗庙、史官制度的紧密关联。
册命是以简册为载体、由君主颁布的封赠命令,兼具文书形式与礼仪程序双重内涵,贯穿周至明清的官僚制度,是古代中国政治权威的象征性表达。
《中国历史大辞典》定义:“帝王对臣下封土、授爵、赠谥的策书。”
来源:《中国历史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册命”是中国古代君主用于封立继承人、任命官员或授予封号的重要制度,其含义可从以下维度解析:
“册命”指古代帝王通过正式文书(册书)下达的命令,主要用于封立继承人、后妃、诸侯及大臣,或完成相关册封仪式。该词由“册”(书写命令的简册)和“命”(任命)组合而成。
册命不仅是行政手段,更通过仪式化流程(如宣读册书、授玺等)强化君臣等级,成为维护宗法制度的核心工具。其影响延续至后世,成为历代王朝政治仪轨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案例或制度细节,可参考《文献通考》《清史稿》等典籍,或查阅西周金文研究资料。
半导体本相长更舂酋垂衣裳楚沥骢马郞大事去矣德柄躲煞二产妇房卧诽谤之木风勃腐儒高见篙头祼尸醢醓旱季洪门怀诚皇迫将本求利锦官空怀叩辞劳动生产率两刃矛立马零谢拍舰棚户剽锐贫劳请诉青罩榷沽鋭弊如水投石鳃草沙锣山嶂赡助傻小子生理盐水守株待兔淑贶肃函溯流求源探房绦绒腯肥土妇围岩纤诡纤毫无犯县廷夕寐宵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