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当簿的意思、当簿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当簿的解释

犹言感受接触。《荀子·正名》:“徵知必将待天官之当簿其类然后可也。” 梁启雄 释:“簿,当读为《易·説卦》‘雷风相薄’之‘薄’。薄,接触也。” 章炳麟 《国故论衡·原名》:“接於五官曰受,受之者谓之当簿。”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当簿”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为感官与外物的接触,常用于哲学或认知层面的描述。以下是详细解释:

  1. 基本释义
    该词出自《荀子·正名》:“徵知必将待天官之当簿其类然后可也。” 其中“簿”通“薄”,意为接触。梁启雄注释称,“当簿”即通过感官(如眼、耳等“天官”)感知外界事物,形成认知的基础。

  2. 哲学内涵
    章炳麟在《国故论衡·原名》中进一步阐释:“接於五官曰受,受之者谓之当簿。” 这里强调感官接受外界信息的过程,是古代认识论中的重要概念,涉及感知与思维的关系。

  3. 古籍用例

    • 《荀子》用其说明认知需依赖感官接触;
    • 明代王世贞诗句“君当簿书暇,乘兴独攀登”,则以“当簿”暗喻处理公务(簿书)与感官体验(攀登)的关联。
  4. 现代延伸
    现代语境中偶见“当簿”指代簿记工作(如例句),但此用法非古典本义,需结合具体语境判断。

该词古典含义聚焦于感官接触与认知形成的哲学关系,需注意与现代用法的区别。

网络扩展解释二

当簿(dāng bù)这个词起源于古代汉字,拆分部首为“人”和“貝”,总共包含12个笔画。它源自于《说文解字》,是一本汉字字典,也是中国最早的字典之一。当簿在繁体中文中的写法为「當簿」。 在古代汉字写法中,当簿的字形与现代有所不同。它的旧体字写作「當」和「曶」的合体。现代汉字中的「当」在当簿的旧体字中形似簿,也因此称为当簿。 以下是一个例句: 他负责将每天的进销情况记录在当簿上。 当簿的组词可以有很多,例如:订单、进货簿、销售簿等。这些词都与当簿有关,用来描述与记录相关的事务。 当簿的近义词可能是账本、记账本等,这些词都指的是用来记录业务活动的书籍或文件。 当簿的反义词可能是空白、未填写等,这些词用来描述没有被记录或填写的状态。 希望以上回答对您有帮助。如有其他问题,欢迎向我提问!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