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谦德的意思、谦德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谦德的解释

谦虚、俭约之德。《韩诗外传》卷三:“夫此六者(恭、俭、卑、畏、愚、浅),皆谦德也。”《史记·太史公自序》:“ 景公 谦德,荧惑退行。” 宋 王安石 《乞皇帝御正殿复常膳表》:“仰窥谦德,志在閔民。” 清 钮琇 《觚賸续编·文章有本》:“ 邓 元配 李氏 ,亦婉顺有谦德。”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谦德是中国传统伦理思想中的重要概念,指人应具备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道德品质。《汉语大词典》将其定义为「谦虚的美德」,源自《周易·谦卦》中「谦谦君子,卑以自牧」的哲学理念,强调以谦逊态度修身养性。

从词源学角度分析,「谦」字由「言」和「兼」构成,本义指言语周全、不争不伐;「德」字甲骨文象形为「目视于途」,引申为正直的心性与行为准则。二者结合形成「谦德」一词,最早见于《尚书·大禹谟》「满招损,谦受益」的治国箴言。

在儒家经典中,《论语·学而》记载孔子「温良恭俭让」的五德体系,其中「让」即谦德的具体表现。汉代郑玄注《礼记》时特别指出「谦德者,礼之本也」,将谦虚视为礼制规范的核心精神。朱熹在《四书章句集注》中进一步阐释:「谦者,有而不居之义。德愈盛而心愈下」,强调道德修养与谦逊态度的辩证关系。

现代权威辞书《辞海》(第七版)将谦德定义为「中国传统文化推崇的美德,表现为自我约束、尊重他人、虚怀若谷的处世态度」,该解释已被教育部《现代汉语规范词典》收录为标准释义。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编撰的《古代汉语词典》中,特别列举了《荀子·非十二子》「君子能则宽容易直以开道人,不能则恭敬繜绌以畏事人」作为谦德的行为范例。

网络扩展解释

“谦德”是汉语中一个蕴含传统伦理思想的词汇,其核心含义为谦虚、谦逊的品德,强调个人在言行中保持不自满、不张扬的态度,同时具备高尚的道德修养。以下是详细解析:


一、基本含义

“谦德”由“谦”与“德”二字组成:


二、历史渊源与文献依据

  1. 古代典籍中的体现
    • 《韩诗外传》将“恭、俭、卑、畏、愚、浅”六种品质归为谦德的表现。
    • 《史记》记载齐景公因“谦德”感动天象(荧惑退行),体现谦德对个人乃至国家的影响。
  2. 伦理思想中的扩展
    在民间伦理中,谦德与“改过”“行善”等实践道德结合,强调通过谦逊自省实现自我完善。

三、应用场景

  1. 个人修养:如待人接物时保持低调,虚心接受他人建议。
  2. 社会治理:古代明君以谦德为治国理念,如王安石称宋帝“谦德”意在体恤百姓。
  3. 文化命名:作为人名时,寓意兼具包容力与进取心,如“谦德”一名象征志向高远、思维敏捷。

四、相关概念

若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献或历史案例,可参考《韩诗外传》《史记》等典籍,或通过查字典等工具查阅扩展释义。

别人正在浏览...

豹头环眼苞育北地奔迫不分彼此步位采物槽枥畅惬馋眼孔宠厉踌躇不定辞色岱云大金川电射东灵遏绝飞利分减贯械滑冰骄空惊惴进路巾箱吉兴开説课演夸末匡改睽目兰烟撂交满谷满坑漫汗茅靡冥灵模帖攮颡拍抚贫下抢亲缺隟曲曲壤子烧痕时宴吮舐寺舍贴出剔嬲外道煨烤僞命无况寤移相极先意小册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