谦德的意思、谦德的详细解释
谦德的解释
谦虚、俭约之德。《韩诗外传》卷三:“夫此六者(恭、俭、卑、畏、愚、浅),皆谦德也。”《史记·太史公自序》:“ 景公 谦德,荧惑退行。” 宋 王安石 《乞皇帝御正殿复常膳表》:“仰窥谦德,志在閔民。” 清 钮琇 《觚賸续编·文章有本》:“ 邓 元配 李氏 ,亦婉顺有谦德。”
词语分解
- 谦的解释 谦 (謙) ā 虚心,不自满,不自高自大:谦下。谦让。谦冲(谦虚)。谦和。谦卑。谦厚。谦逊。谦恭。谦虚。谦受益。 满 笔画数:; 部首:讠; 笔顺编号:
- 德的解释 德 é 人们共同生活及行为的准则和规范,品行,品质:美德。品德。公德。德行。道德。德性。德育(以一定的社会要求,进行思想的、政治的和道德的教育)。德才兼备。度德量力。德高望重。 心意,信念:一心一德。
网络扩展解释
“谦德”是汉语中一个蕴含传统伦理思想的词汇,其核心含义为谦虚、谦逊的品德,强调个人在言行中保持不自满、不张扬的态度,同时具备高尚的道德修养。以下是详细解析:
一、基本含义
“谦德”由“谦”与“德”二字组成:
- “谦”:指谦虚、谦逊,表现为不自夸、不自满,对自身能力和成就有清醒认知。
- “德”:指道德、品德,涵盖仁爱、善行、顺应自然与社会规律的行为准则。
综合而言,“谦德”即兼具谦虚态度与高尚品行的道德境界。
二、历史渊源与文献依据
- 古代典籍中的体现
- 《韩诗外传》将“恭、俭、卑、畏、愚、浅”六种品质归为谦德的表现。
- 《史记》记载齐景公因“谦德”感动天象(荧惑退行),体现谦德对个人乃至国家的影响。
- 伦理思想中的扩展
在民间伦理中,谦德与“改过”“行善”等实践道德结合,强调通过谦逊自省实现自我完善。
三、应用场景
- 个人修养:如待人接物时保持低调,虚心接受他人建议。
- 社会治理:古代明君以谦德为治国理念,如王安石称宋帝“谦德”意在体恤百姓。
- 文化命名:作为人名时,寓意兼具包容力与进取心,如“谦德”一名象征志向高远、思维敏捷。
四、相关概念
- 近义词:谦逊、谦和、虚怀若谷。
- 反义词:傲慢、骄矜、目中无人。
若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献或历史案例,可参考《韩诗外传》《史记》等典籍,或通过查字典等工具查阅扩展释义。
网络扩展解释二
谦德是什么意思
谦德是一个汉字词语,它由两个部分组成,分别是“谦”和“德”。这个词的意思是指一个人具有谦虚和善良的品德。
拆分部首和笔画
谦的部首是讠,总共有6个笔画;德的部首是彳,总共有13个笔画。
来源
“谦德”的来源可以追溯到《论语·学而篇》中,其中孔子教导弟子们要谦虚而有德行。
繁体
繁体字“謙德”是“谦德”的繁体写法。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时候,汉字“谦”有时用象形表示为一个人低头鞠躬的样子,而汉字“德”则用象形表示为一只手握住棍棒。这些写法代表着人们在古代对“谦德”这个概念的理解。
例句
1. 他谦德高尚,不居功自傲。
2. 老师教导学生要具备谦德,不断进取。
组词
1. 谦虚谨慎
2. 忠诚谦德
近义词
1. 谦逊
2. 和蔼可亲
反义词
1. 骄傲
2. 自私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